20世纪上半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经济思想变革的重大转折期。本书的研究对象为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争鸣过程、所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成果体系。研究资料对象为这一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具有较高学术理论价值的专著、论文
本刊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密切跟踪国际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突出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经验总结的研究重点,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学术交流与整合平台。思想孕育与技术分析并重,现实分析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突出中国经济问题的学术研究
本书面对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中立"的罗宾斯经济科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巨大障碍,在仔细分析经济科学的发展历程与困境基础上,提出其出路是融合生态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事实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源自于拒绝使用价值及其相关绝对规模与结构研究的罗宾斯之经济科学,相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需要阐明"使用价值-熵-
冷战结束后,新古典经济学逐渐成为经济学领域的主流。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200年金融危机之后,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和批判在西方蔚为潮流,并从学术界蔓延到包括中央银行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实际政策部门。在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主张向国外异端经济学学习和借鉴的经济学家,一方面积极探索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可能
本书主要关注社会行为基础上的理论建模,共收录了九篇高质量论文,涉及领域包括:参照群体、偏好变迁、集体行动模型、网络行动模型、镶嵌式博弈模型等。*篇对当前社会学理论建模的已有尝试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第二篇关注了社会学的经典概念参照群体;第三、四篇文章围绕偏好变迁展开理论建模;第五、六篇分别从社会学已有的门槛模型和还未受到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介绍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及其核算方法。(2)短期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分析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一个国家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决定及其影响因素。(3)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主要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把失业和通货膨胀联系
本教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入手,以通俗化的语言介绍相关学科的发展,带领读者体味诺奖人生,拓展经济知识。包括导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贸易、发展与制度、金融与行为、展望等内容。本教材将作为南昌大学推出的慕课《诺奖经济学》指定教材,该课程面向本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兄弟院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开放。
本书由陆大道院士发起并组织,邀请全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界多名中青年学者共同完成。陆大道院士在本书的选题设计、总体构架、写作理念和整体内容等方面发挥了组织作用。全书内容包含绪论、第一章至第十章和后记等,书中以专业视角剖析了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互联网发展及其对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影响,深刻揭示了信息革命对生产生活方式、企业选址和
稽查政策在公共治理政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由于违法犯罪本身的隐蔽性特点并且囿于数据的不可得性,在利用实证方法进行稽查政策机制的设计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随着实验方法的兴起,该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书根据作者前期研究的积累,就实验方法在研究稽查政策中的应用提供了三个具体的研究案例。出版本书是希望能够为感
本书深入探讨了并界定了公共项目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PP)机制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分析了PPP项目的经济特性,梳理、归纳了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并加以有效应用;探索了公共项目中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伙伴关系机理,首次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合作伙伴机制理论基础是"3E+P"原则,形成公共项目政府与
本著作分为5章,分别为消费者偏好与行为、企业风险态度与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偏好与行为、供应链视角下的行为分析,以及行为与偏好的演化。主要围绕如何将决策者的行为因素嵌入到模型中,并分析这些行为因素对决策产生的影响;并从演化的视角,研究行为与偏好的演化稳定策略,为决策者进行有效的行为建模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全书避开高等数学,借助学生熟悉的案例、故事来阐述概念,说明经济学原理,突出实用性与针对性。 本教材在兼顾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够用、实用”的原则,对传统经济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精选与整合。是一本形式新颖,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入门经济学教材。全书共分十章,包含经济学是什么、价
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曾指出严谨的数学分析有助于得到完整的研究结论,但随后应该去掉复杂的数学推导,用平实的语言和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展示观点。《绿化经济与构建可持续社会》正是遵循了上述写作方式。这本书旨在能够增加广大读者对可持续性发展和政策决策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政治决策带来一定的
本书由作者在2015-2018年6月间,选读的以中外著名经济学、管理学的著作而写作的书评和杂记30多篇组成.所读的书籍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出版,其中不少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作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大变化,然而,随着科技的日臻发展,我们的创新发明反而停滞不前了。如今的科技发展带有十足的谨慎性,作者从投资、社会压力和规避风险等方面,避免细枝末节,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限制科学创新的因素,有助于找出平衡科学创新和谨慎性的平衡点。从而点燃科学家创新的激情,让科学成为使我们生活更幸福的
在对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20年代充满智慧的重构中,艾玛·罗斯柴尔德重新阐释了伟大的、革命性的政治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真正的经济和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影响。作为经济史、政治思想史的一个基准,她的书揭示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根源以及这一思想和喧嚣世界中的政治保守主义之间
经济复杂性研究是在物理、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理解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定量观察和建模的经济科学。本书是“经济复杂性基础研究系列”的第一卷。全书尝试以新的非平衡态物理学的方法,从生态学的逻辑斯蒂小波出发,从技术进步作为根本动力来重构经济发展演化的理论,重构微观、产业和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代谢增长论:技术小
当今的分配正义理论主要是义务论的。这种义务论分配正义理论一方面或多或少受到康德伦理思想的影响,强调某种绝对性和不妥协性,无法纳入现实人性的限制;另一方面其证成又或多或少诉诸日常道德直觉,需要纳入现实人性带来的某方面的限制。由此,这种义务论分配正义理论总是面临这样那样的动机困境。本书从后果主义出发论证分配正义,认为后果主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而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基础的科学之一,物理学与经济学的会通跨度和难度很大,而现代系统科学是较为合适的理论过渡。探索和尝试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现代系统范式转换,首要的是找到联系两者的微观基础。而现代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论)和复杂性科学,可以说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