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点主要是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传承体现在吸收了过去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生态经济学前沿研究成果、教学改革成果,引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生态经济实践成果。创新体现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政策,以及在生态经济核算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等内容的基础上,重构新时代生态经济学,建设新时代生态经济体
本书集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于一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全书共分三部分加以阐释。第一部分(第一章)对产业经济学理论做一个总体上的鸟瞰,并对全书内容作简单介绍;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九章)阐述主要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模块化理论、产业布局理
本书创新性地构建基于能值的“自然贡献.人工投入.存在价值”三元服务价值理论和非货币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体系,核算生态系统服务,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归因分析,以识别和量化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因素,为落实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政策提供理论、方法及数据基础。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全书共分7章,第1章系统介绍了全球资源现状,分析了资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关系;第2章介绍了资源一次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第3章介绍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主要生态环境和健康危害;第4~6章分别重点介绍了主要主族元素资源、副族元素资源、有机物资源
本书以培养工程师的经济效益观念和经济评价能力为目的,系统介绍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具体包括现金流量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评价方法、投资方案比选、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设备更新的经济评价、价值工程等内容。
全球各经济体发展至当前阶段,传统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已经无法较好地解释现实经济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本研究试图从需求有限性即需求饱和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究这一重大因素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变化,包括探究需求有限性如何决定产业周期发展,模拟出需求未饱和以及需求未饱和至需求饱和的经济变化动态过程并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在"有限需求"理论
本书按照“总论—分论—综论”的逻辑思路,针对自然资源的系统性和部门资源的特殊性,阐述主要自然资源的经济学问题,分析资源价值理论和资源市场配置理论,着重介绍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和渔业资源等部门资源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综合分析自然资源核算、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资源流动与资源市场、资源安全、资
如何通过对公共项目绩效进行科学测度,发现绩效生产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实现公共项目绩效的最大化与绩效损失的最小化,是公共项目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本书基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理论),试图通过对公共项目绩效损失结构、测度、影响因素以及治理路径的研究,找寻公共价值视角下公共项目绩效损失的测度方
本书是介绍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基本知识的教材。根据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教材前五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而形成本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与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本书行文深
本书是学习以及教授“工程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教学辅助材料。《BR》本书习题涵盖了“工程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开发并收集的700余道练习题包括了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题型,并附有解题过程和参考答案。此外,本书还分别给出了学习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及知识点,以及两套试卷及其解
《西方发展经济学思想前沿》探讨的是国外学术界对有关主要发展问题方面的思想。“发展经济学研究”课题组在对中国学者有关主要发展问题的研究思想进行研究时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我国对国外发展经济学思想的系统探讨较少,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课题组开始对国外发展经济学思想进行研究,这次出版的《西方发展经济学思想前沿》就是课
,本书从海外华商研究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着眼,基于绝对优势、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三大理论,构建了一个关系模型,从资源视角出发,以海外华商的资讯、生产、关系三大类资源为基础,深入展开,探讨海外华商通过市场驱动、政府协调、民间交流三大机制,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大重点领域建设(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人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但理论研究已远远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实践的步伐。本书侧重运用经济学的理论范式系统研究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求和价格、垄断及治理,深入分析数字化信息对决策个体和组织产生的影响,接着分析数字化对产业升级、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及政府治理的作用机理及效果
本书编写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和特色,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按照理论、方法、应用三个篇章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性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工程特点、资金时间价值、方案比较、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应用等方面阐述工程前期、设计、施工、后评价和使用过程中各阶段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使读者了解本学科的最新
全球公域是人类资源、环境乃至军事活动的重要场域。尽管其对全球繁荣和地球的健康意义重大,然而这一领域缺乏强有力的全球机构来进行管理。全球公域中所蕴藏的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可观。19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对各类全球公域资源的利益博弈未曾间断。例如大陆架的石油资源、极地的矿产和石油资源、国际海底区域的结核矿
本书从系统复杂性角度研究绿碳发展中各主体行为的认知与感知,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复杂网络理论、行为分析理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多目标动态优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法,探索多区域工业碳生产力及其绿色竞争优势,评价区域绿色竞争力,分析居民绿色低碳行为选择及扩散机制,揭示绿色低碳行为下经济发展的度量及市场的阈值规律,旨在建立中
本书定义信息经济主体融合概念,构建信息经济主体融合的理论体系架构,分析信息经济主体跨界融入互联网领域的驱动机制,探究信息经济主体跨界融合的障碍破解途径,对产业信息化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全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
本书聚焦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创新发展,基于绿色创新的内涵、双重外部性特征、驱动因素及主要政策模式探讨,从时空格局、驱动机理、区域协同路径的角度构建中国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框架。同时,结合当前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描绘展现绿色创新活动在区域尺度下的时空演化和空间分异,实证检验环境规制
本书旨在系统介绍绿色增长测度与评价的研究范式。全书在剖析绿色增长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理论、方法到实践三个篇章对绿色增长进行解析。通过对比新旧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不同理论模型,界定绿色增长的理论基础。在解析绿色增长的概念特征和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增长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与理论模型,并结合不同研究区域的绿色增长特点,分
互联网知识交易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经济特征,表现在知识价值具有双向隐匿性、知识产品的个性定制性、知识内容的竞争性与知识侵权常态化等多个方面。消费者也因个体差异与经济环境具有不同的体验请求和行为模式,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存在策略性等待行为,并且对知识产品具有不同的价值诉求。这些使得现有的互联网知识交易模式遭遇到一些发展困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