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是全面理解19世纪40年代及之后的40年间马克思实现的经济学科学革命意义的基点,是认识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现的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马克思经济思想或称作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这里提出“马
《回到原生态——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当代阐释》一书共有七部分构成,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论说马克思经济哲学这一提法指称的具体性内容。作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具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研究对象,完全可以作为边缘性交叉性学科而存在。它与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具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又以独具特色的内容表示自己的存在。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点研究问题。本书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货币、剩余价值的实现、流通和分配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的积累过程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进行理论阐释和模型研究。整体而言,本书强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劳动价值论
本书是由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张雄教授主持的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课题“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史研究”的结题成果,2022年年底获得国家免检成绩。本书是一本最前沿的理论创新之作,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来梳理和整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遗产。该书旨在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分析我们较为熟悉的叙事
本书第一章阐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理论假设、体系创新,探讨构建现代广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问题。第二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根本立场、研究要义、重大原则,前瞻性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阶段。第三章阐述新的活劳动价值论、生产性管理活动性质,比较分析资本主义贫困成因的理论。第四章阐述当代垄断资本主
本书以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历史和理论的再探索为基础,对全面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作出新的研究,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和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作出新的阐释。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着重于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马克思经济学的思想来源、基本方法、体系和结构,以
西方经济学思维导图
为反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主题的研究成果,本书是从2020~2021年经济研究所在职研究人员发表的众多成果中遴选出的18篇学术论文集结,这些文章记录了经济研究所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学术轨迹,为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本书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和理论框架,并综述和评析了基于马克思理论的经济增长和波动模型;然后,基于资本积累的框架和马克思的理论,分别构建了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经济波动模型,以及经济增长-波动(危机)模型;后,基于马克思的理论,结合后凯恩斯经济学,将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纳入一个封闭模型,不仅对消费
围绕马克思经济学,经过多年的争论,仍然存在诸多含混不清的地方。有些问题早已得到澄清,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则不仅存在观点分歧,还有方法论之争。另外,对马克思经济学发展的近期新成果,也有待系统的梳理。在方法论层面,作者批判地分析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从生产关系的高度,强调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制度属性,批判了
摆在当代马克思辩证法研究面前的一个基本思想任务是:马克思是如何改造黑格尔辩证法并将其应用于政治经济学,进而形成他自身对辩证法的独特建构?如果要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那么本文将不得不深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当中,并经此发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肯定和吸收,以及改造和超越。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问题的另一个本质性的维度,
本书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的基础上,按照党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发展情况修订而成的,吸收了近几年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一方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全书具有知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内容全面的特点,是一部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理论的数理化不仅是一个不可遏止的潮流,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本书基于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再生产理论,严格按照现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将能够用数学公式表示的地方,全部采用数学予以表述,从而为解决一些历史上遗留的课题(如转形问题、斯蒂德曼诘难等)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或手段。旨在囊括当前的有关前沿
本书面对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中立"的罗宾斯经济科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巨大障碍,在仔细分析经济科学的发展历程与困境基础上,提出其出路是融合生态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事实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源自于拒绝使用价值及其相关绝对规模与结构研究的罗宾斯之经济科学,相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需要阐明"使用价值-熵-
在对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20年代充满智慧的重构中,艾玛·罗斯柴尔德重新阐释了伟大的、革命性的政治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真正的经济和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影响。作为经济史、政治思想史的一个基准,她的书揭示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根源以及这一思想和喧嚣世界中的政治保守主义之间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而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基础的科学之一,物理学与经济学的会通跨度和难度很大,而现代系统科学是较为合适的理论过渡。探索和尝试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现代系统范式转换,首要的是找到联系两者的微观基础。而现代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论)和复杂性科学,可以说提
社会主义为了在与资本主义的经济竞争中获胜,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确立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道路。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型、开放型经济发展、文明形态转型,介绍涉及这些转型的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化,探索它们所推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本书指出,经济发
本书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引介、传播与发展。本书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及其各分支学科被引进中国的基本情况和应用情况,包括宏观调控、供给管理实践、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实验经济学、随机实地实验、行为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西方理论福利经济学、资本账户开放等。在此基础之上,本书深入阐释了西方经
本书是配套于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版)的学习手册,每一章包括学习精要、习题解析、补充训练三个部分。学习精要部分对每章知识点作出精要提炼;习题解析部分提供每章课后习题的答案及详细解释;补充训练部分针对课后习题未能覆盖到或者覆盖密度不足的重难点,提供一些补充练习题。本书适合经济学本科生及考研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第1卷中国经验和数据)/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收录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定量分析上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再生产理论、危机理论等,同时参照了来源广泛的中国数据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在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