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抄录了与刍、茭、秣、牧草等相关内容,上至先秦,下至民国,从中可以窥视到我国牧草的起源发展,在农业和军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乃至近代牧草的科学研究。为了便于史料的梳理和归纳,将其分为典籍解词、礼经、史书、方志、类书、辞书、农书、本草、期刊论著(以民国时期的论著为主)9类,总计典籍或论著数175部(篇),其中礼经41
本选题纳入“道地特色中药材种养殖技术手册”丛书,该丛书包含16个分册,分别是《天麻种植技术手册》《淫羊藿种植技术手册》《杜仲种植技术手册》《铁皮石斛种植技术手册》《太子参种植技术手册》《黄柏种植技术手册》《黄精种植技术手册》《苡仁种植技术手册》《钩藤种植技术手册》《白及种植技术手册》《续断种植技术手册》《山银花种植技术
本书是中药材种植技术类图书。本书为华池县近十年中药材生产栽培经验的总结,系统完整地记录了黄芪、黄芩、甘草等道地药材及其他数十种栽培药材的种子处理、育苗、苗期管理、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留种、采收储藏及初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对科学、规范化培养华池县中药材产业种植、加工、仓储等技术人才队伍,构建以道地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
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甘蔗产业概况、甘蔗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蔗糖分积累特征等栽培技术基础,详细介绍了甘蔗良种繁育、海南蔗区适宜品种选择、甘蔗高效栽培、甘蔗病虫草害防治措施、甘蔗机械化采收等生产技术。此外,该书还结合海南生产实际,增加了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技术等内容。
本书系统介绍了水稻栽培的现状,栽培稻的类型,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水稻高产的土、肥、水条件,早稻、晚稻、杂交水稻、水稻直播、水稻抛秧、水稻机械化和有机稻等栽培技术,以及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业经济横跨一、二、三产业,牵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其独具“粮一饲一经”三元结构属性,开发潜力大,是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近些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玉米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作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地
本书总结了黄淮冬麦区生产及生产概况,介绍了近年来黄淮冬麦区的主要推广品种,分析了小麦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适宜小麦生长的生态气候条件,介绍了黄准冬麦区的小麦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自然灾害与防御技术以及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技术。
目前总共有110种食药物质。为了促进食疗学的发展,助力食药物质的开发和应用,赋能中药产业以及中医健康服务业,我们组织编写《药食同源中药》一书,希望能比较全面地梳理、总结目前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使用和研究现状,为药食同源中药的食疗应用、保健品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学术基础。主要内容特色:本书内容定位在食药物质产业领域,在编
本丛书为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禾谷类杂粮提质增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2019-2022年)”项目成果。谷子、高粱、青稞等禾谷类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抗旱耐瘠、营养丰富,是作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在未来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发展潜力巨大。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2023年为“国际粟类作物年”,旨在唤醒民众对粟类作物健康和生态的再认知。本丛
高粱又称蜀黍,是中国最古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黄淮流域的温带地区以及南方区,生态区域多样,各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差异很大,主栽品种和栽培制度均有不同。其中,东北春播区和南方区在我国高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0%和25%左右,其栽培水平直接影响我国高粱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东北春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