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发展优质饲草饲料的号召,在总结近年来农牧交叉地带饲草产业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基础上,突出农牧交叉地带,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介绍了饲草生产基础知识、草山草坡基础知识及管理技术、饲草地建植及管理技术、常见饲草栽培和管理技术、饲草收获和加工贮藏技术、饲草利用模式等,并结合典型案例加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牧草研究室主要从事牧草新品种培育及生产利用研究。多年来针对海河平原区的几种优势饲草种类——紫花苜蓿、青贮玉米、高丹草、饲用小黑麦等,较为系统地开展了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加工利用等相关研究,形成了饲草生产系列成果。该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围绕海河平原区几种优势饲草研究形成的技术成果及**进展,对
原著一书通过对蒙古国自然区划饲草植物种类、生长发育规律、分布、饲草适口性、不同生长期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家畜饲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描述,并以科学有效的方法论指导畜牧业综合活动的科学发展,进而力求实现保护并优化利用放牧场、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原著介绍了1950-2019年有关蒙古国放牧场的土壤和植被组成、植物生
本教材内容包括草类植物种子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物质组成,休眠和萌发,种子质量检验,原种与良种生产,种子生产的农业技术措施,种子收获、加工与贮藏,种子审定,苜蓿内生根瘤菌种子,种子的经营管理等,既包含草类植物种子科学基础知识的有关内容,也包含新品种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及良种繁育、良种种子生产田建设等实践操作性的内容。本
本书将四川划分为川西北高原牧区、攀西地区、成都平原及盆周中浅丘区、川东北深丘区、川南山地区5个饲草种植生产区域。结合各生产区域资源禀赋和自然生态特征详细介绍了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质饲草及配套的饲草生产利用方式和类型。同时,依据饲草分类介绍了主要优质饲草的特质特性、主要品种、适宜区域、种植利用技术和营养成分。特别地,针对四川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跨度大,生态类型多样,实现燕麦饲草高产高效生产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为使更多人了解和掌握燕麦饲草种植技术,提高燕麦饲草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商品草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我国北方燕麦主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和地理环境条件优势,著者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全书简称内蒙古)及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燕麦产区开展的栽培技术研
本书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范彦研究员带领的牧草资源团队,汇同西南大学曾兵教授团队,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尹权为高级畜牧师团队,自2006年起,历经10余年,对重庆区域饲用植物资源调查收集、分类、鉴定,取得了大量手资料,并将成果付诸于文字的编写。全书共收录了重庆本地的饲用植物约30科200属600余种。重点描述了饲用植物资源
本规程是《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柱花草属》(NY/T3434-2019)的补充说明,适用于柱花草属品种的DUS测试。本规程参考以下文件制定: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审查及性状统一描述总则》(TG/I/3)2.《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总则》(GB/T19557.1)3.《植物品
多年生牧草地下滴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书从饲用植物的定义和分类入手,将能为草食家畜提供营养体的广义饲用植物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矿物质营养的地球化学特性,就矿物质营养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循环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介绍了矿物质营养对主要饲用植物生长发育及营养体生产的影响。书中引用了大量关于矿物质营养对饲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分子机理等**研究成果,适用于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