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正是以上述关键为切入点展开论证和探讨的,全书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篇,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虽然三者层次不同,但都贯穿了同一条主线,即中国制造业存在的技术缺口和差距以及如何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故书中有关文献回顾、理论阐释、实证检验、政策建议、典型案例等内容莫不围绕着这条主线逐步展开。从全书的框架和内容可以看出,研究结果最终落实到企业,即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如何追赶并超越西方领先企业。
范黎波,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系主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1989年参加工作.执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原国际企业管理系)。1991~1992年在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学习;1994~1998年在中国化工进出口(集团)公司工作,任项目经理。199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短期进修:2002年在法国HEC商学院和德国科隆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2003~2004年在海尔集团工作,任海尔商学院执行副院长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国家“十五”攻关重点课题等多个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跨国管理、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创新理论、技术转移与学习战略等。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提出--思想实验
第二节 问题提出--现实困境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宏观篇
第二章 技术差距、技术扩散与收敛效应
第一节 引言与文献回顾
第二节 各国技术成就水平与技术差距的演进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三章 “中国制造”技术缺口的再讨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的趋势与结构分析
第三节 《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政策建议
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变量、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 计量分析与结果说明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研究开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变量与数据
第三节 计量分析与结果说明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中观篇
第六章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水平效应与垂直效应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说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研究讨论及建议
第七章 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生演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基于组织学习过程的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战略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前期理论研究回顾与评述
第三节 组织学习对后发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微观篇
第九章 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模仿、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模仿、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十章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研究总结与局限性
第十一章 基于知识属性的合资企业动态演进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博弈模型
第四节 合资企业的动态演进:以华晨宝马为例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二章 国际合资企业的战略演进与技术学习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公司背景信息
第四节 BMCC的战略演进:适应与选择
第五节 技术演进中破坏创新与战略选择
第六节 结论
第十三章 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演进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基于制度转型和战略选择分析框架下的摩托罗拉案例匹配
第三节 结论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十四章 新国际分工体系下跨国公司的战略演进与转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战略演进: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跨国公司战略范式演变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 跨国公司战略演变:以惠普为例
第五节结论
第十五章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成长的战略路径演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及理论假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北一收购科堡的案例分析
第五节 结论和启示
第十六章 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LLL路径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LLL路径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