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杨叔子散文序函类文选(上下)
《杨叔子散文序函类文选(套装上下册)》收录杨叔子院士的散文随笔类62篇、序言类53篇、会议致辞类15篇(会议上的讲话,不少已改写为论文,并已发表,有的收录在《杨叔子教育雏论选》中)、信函类49篇,共179篇。从本文集的文稿中,无论是短短的信函,或长长的致辞,无论是生动活泼的随笔,或发人深省的散文,我们都会深深感到先生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诚,对教育、对学生的无比热爱,对同事、对朋友的真诚尊重,对理想、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对人生、对前途的乐观豁达。
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恩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的一本散文、序、函类文选,更是我们这些弟子的一个真诚心愿。
2008年9月,杨叔子先生满75周岁,在汉的弟子按一年前的商定,前来给先生过生日。尽管原打算活动只在小范围内举行,只通知在武汉地区先生的弟子。但生日那天,有许多外地包括北京的已知晓此事的弟子也纷纷赶来祝贺;知晓而不能来的,例如,在天津、广州、上海、长沙、深圳乃至英国的,也打电话来祝贺。祝贺欢庆之余,很多弟子提出这次生日应有一个纪念性的东西,除了必需的集体合影外。最有意义的大概应是先生著作的结集出版。 先生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来,不仅作为学者发表科技学术论文、教育学术论文过千篇,出版各类著作、教材几十部,随笔散文与序数百篇,至于信函就以千计了;而且,他作为诗人创作的诗词作品也有近千首,目前能收集到的有700多首。同时,先生作为导师培养各类学生几百名,培养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以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指导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或长期一起从事教学改革试验等形式所培养的。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逾百名,学生的年龄跨度从二十几岁至六十几岁,现在从事的职业几乎遍布各行业。我们这些弟子同先生情感深厚。先生常讲:“我所取得的进步,我所作出的贡献,我所获得的荣誉,无不沉淀着我的学生的辛勤劳动与珍贵心血。”我们这些弟子也常讲:“我们今天能有思路,有奔头,挑大梁,作贡献,无不凝聚着先生道德文章的深刻影响。”是的。学生无时不在先生的心头,先生也无时不在学生的心头,师生一同走过的如歌岁月与风雨征程,永在大家心中。 这次生日聚会,我们这些弟子纷纷表示一种遗憾,因多种原因,没有一个弟子完整地读过,甚至完整地见过先生的所有著作、论文和诗作等,因此弟子纷纷提议能否将先生的论文、诗作等结集出版。这不仅可给大家留作永远的纪念。而且也有利于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学术交流与思想交流。这一提议立即得到所有与会弟子的积极响应,并委托目前仍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的师兄弟从他们中推选若干位负责筹备此事。当这一工作开始后,才发现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要将所有的论文、诗作等结集出版,工作量将十分浩大,何况先生原本就不同意这项工作,他一再讲过:“已经发表了,不必结集出版了!何况其中不成熟部分乃至谬误之处还不少,这么出版,还可能害人呢!还有,我所写的诗词,对诗词行家里手而言,还是槛外人、门外汉之作呢!”大家做了很多工作,先生才勉强同意,但前提是事情一定要办得简单,出版后对大家、对工作要有好处,只出选集,选几分之一乃至十几分之一出版就足够了!为此,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尊重先生的意愿,尽量将事情简化,并分为四个部分结集出版,分别是科技类文选、教育类文选、诗词及有关论文选,以及散文、序、函类文选。按照我们的计划,准备在四年左右,即先生八十华诞前后出齐。 按此计划。2009年9月出版了《杨叔子槛外诗文选》,选编了改革开放30年间(1978年至2008年)诗词200首和有关的诗教论文7篇。2010年11月出版了《杨叔子教育雏论选》,选编了从1981年至2010年约30年间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90篇。2012年9月在出版《杨叔子科技论文选》的同时,从所掌握的资料,特别是曹素华同志所积存的1300多份有关资料中,选出了散文随笔类62篇、序言类53篇、会议致辞类15篇(会议上的讲话,不少已改写为论文,并已发表,有的收录在《杨叔子教育雏论选》中)、信函类49篇,共179篇,编成了《杨叔子散文序函类文选》出版。这样,我们原计划准备在先生八十华诞前后出齐的四种文集,确实出齐了,我们这些弟子的真诚心愿实现了。 从本文集的文稿中,无论是短短的信函,或长长的致辞,无论是生动活泼的随笔,或发人深省的散文,我们都会深深感到先生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诚,对教育、对学生的无比热爱,对同事、对朋友的真诚尊重,对理想、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对人生、对前途的乐观豁达。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民族历史与文化,热爱神州大好河山;先生熟读许多民族经典,深知民族文化哲理,名言哲语信手拈来,但先生亳不排外,而是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与思想。先生常讲:“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一定要开放、交流。”先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热爱自己的学生,他常讲:“不关心与热爱学生的老师,绝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他又讲:“不尊重老师的学生,首先就是不尊重自己成长的历史。”“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超过自己,学生超过了老师不但是应该的,而且仍然由衷尊重老师。”他十分动情地讲:“没有老师,没有集体。就没有我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先生对自己的理想、信仰、追求,极为坚定,坚贞不渝,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也从没动摇过,始终深信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这些弟子们认为这点正是先生力量的源泉。读了这本文集,我们深受教益。 这本《杨叔子散文序函类文选》能按时出版,我们要特别感谢曹素华老师。她在2003年9月至2011年6月担任作为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先生的秘书期间,除了完成了她校学术委员会及有关社会工作外,平时非常注意收集先生的论文、书信与诗作等文稿,并对能收集到的文稿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归档。前面的《杨叔子槛外诗文选》与《杨叔子教育雏论选》的出版都与她的默默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没有她,这些文集的一些论文特别是其原稿很可能都找不到,又谈何出版?特别是本文集的出版,她从现有资料中,初选了一批文稿,进行了分类与编排,再充分听取了先生的意见,与先生一起商量,最终选出了179篇,并将她与孙发友教授写的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作为附录,以利于读者对先生为人为学作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些先生的弟子再次向曹素华老师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在此,我们还十分感谢现兼任先生秘书的陈惜曦同志。为了本文集的出版,她很好地配合了曹素华老师的工作,积极地到我校档案馆、图书馆以及有关地方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与文稿,主动提出建议,整理原始资料,打印有关文稿。联系并参与出版有关事宜,埋头工作,保证出版工作顺利进行。对此,我们这些先生的弟子向陈惜曦同志表达衷心的感谢! 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还应感谢从先生担任校长起至2D03年9月曹素华老师接任先生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的秘书为止。万锦屏同志一直担任先生的秘书工作,历时已过10年,在这10多年期间,她不仅完成她应完成的秘书工作,而且还为先生妥善积存了许多信函、文稿以及有关资料,这是目前能出文集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这些先生的弟子向万锦屏同志致以由衷的感谢! 我们还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真诚、积极、认真和热情的态度,在高质量出版了先生的三本文集后,这次又继续本着出好出快、让我们满意、让读者满意的态度,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本散文、序、函类文集的编辑工作。我们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以及为本文集出版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志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这本文集即将付梓了;经过近四年的工作,我们准备出版的四本文集出齐了。弟子们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这四本文集能对我们大家真正有所触动,让我们多些思考、少些浮躁,时刻牢记教书育人这一首要的职责和使命,爱我们的学生,敬我们的事业,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我国高等教育更加科学、更加“稳中求进”地发展并早日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添砖加瓦。弟子们相信:这是先生对我们的最大要求和先生的最大心愿,也是和先生一起献给党的十八大的最好礼物。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史铁林 吴 波 吴昌林 李 赋 赵英俊 易传云 康宜华 何岭讼 李锡文 黄其柏 胡友民 管在林 刘世元 武新军 廖广兰 等 2012年9月 (农历壬辰年)
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0余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和顾问。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与教学重要奖励20余项。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获博士学位。
第一部分 散文、随笔
认真坚持学好外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力量源于集体荣誉属于人民 目标·质量·环境——对我校改革的几点想法 新秋寄语 “岔巴子”好 瑞雪迎新 本是根生同一处——访台散记 再写几句——写在《这片可心的绿》出版之后 寄语新同学 深情地爱着 飞航永向前 推荐林则徐一首词 科学之本,技术之源——从电影《居里夫人》谈起 希望有三,做人为本 我与瑜园一道成长 鸭鸭黄 记得少年骑竹马 9岁才上小学 鸡加鸭等于什么 我是寄信去了 我的第一个记忆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斤粮票 撼岳家军难! 见面礼——“防汛” 甲申读两篇文章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百年大计与“两个务必”——甲申年有感于干部队伍建设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 学成于思行成于思 连战先生来访大陆随笔 电视连续剧《冼星海》观后 我爱四季分明的江南 认真投身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没有老师就没有学生 历史巨大财富,我们应予评说——写在朱九思同志九十华诞前夕 行己有耻——有感于“八荣八耻” 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精髓——读胡锦涛同志给孟菲的复信 “春分”随笔 工业设计务彰和谐 “废历”与“旧俗”——春节随笔 “今”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专笔 火热的校园 我爱看《科学时报》 民族文化与语文教育 要从长远发展着想 从我只读了一年小学说起 读好书,做好人 文苑好!《文苑》好! 源头活水美清渠——喜贺《高等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 重阳节·原子弹 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了 一篇文章一首诗 他们没有走 从“校园里没有梧桐树”谈起 极目楚天舒 “向雷锋同志学习” 今天更需要雷锋! 幼而学,壮而行 心系鄱湖水魂绕石钟山 第二部分 序言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一版前言 《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代序 《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第一版前言 《这片可心的绿》序 《东瀛拾零》序 国家兴亡人才为基 《技术科学发展与展望——院士论技术科学(2002年卷)》序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大学生入学与在校教育读物》、《走向社会——大学生毕业教育读物》序 《、今读》序 素质教育的一个创新成果——《研究生素质教育论》序 《心系细辛》序 《爱情诗词曲评析辞典》序 《春雨化育华中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十年》序 《思涡念峡吟》序 《为了鄱阳湖的明天——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序 《怡心集》序 《口述历史——华中科技大学女博导之流金岁月》序 《糊涂集》序 一本好画集——评《辛克靖山水画作品集》 理想·信念·情结——《奔向北回归线》序 读《马凯诗词存稿》 《动力学、振动与控制新进展》序言, 《博吴风韵学子纪念册》序 “科技行政管理创新丛书”序 《新闻传播法研究》序 《商业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序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研究》序 《仰山楼近稿》序 《王玉明诗选》序 “科学与人类文明”丛书总序 《追寻绿色教育》序一 《华中科技大学侨联五十周年纪念画册》序 《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文件集》前言 高度重视戏曲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戏曲美学》序言 用生命打造诗教的丰碑——《梁东论诗文丛》序 《纪念黄树槐教授画册》序 在止于至善——读欧阳康《大学·文化·人生》 感悟人生珍爱人生——《行悟人生》序 《张勇传若水诗文选》序 《香溢濂溪》序 《中国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启思录》序 《风雨九十年——殷有为回忆录》序 “且听新翻杨柳枝”——《流光情寄鹧鸪天》序 《数学文化赏析》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前言 《只凭天地鉴孤忠——杨赓笙诗作及生平大事集》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科学与社会》主编的话 《(论语)的公理化诠释》序 《夏雨诗选》序 《瑜珈诗社诗选》序 《文明梦——记第一批庚款留美生》序 《孔目湖讲坛录(2)》序 《永恒的对称》序 第三部分 会议致辞 乡情寄语:为鄱阳湖文学叫好!——在鄱阳湖文学论坛上的致辞 在“全省庆‘三八’巾帼诗词吟诵会”致辞 外语教学与人文关怀——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揭牌仪式暨外语系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致辞 在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聘请仪式上的致辞 中华诗词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致辞 李嘉诚来校访问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汇报会上的讲话 知音世所希——科技兴港论坛2009暨第六届中国国际港口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稿 瑜珈诗社成立20周年庆典暨国学院中华诗词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中华文化大学堂”开学典礼的贺词 提高学术水平规范学术道德——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腾空越海异乡行,不在金元不在名——2011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出国行前培训会致辞 批判性思维研讨会致辞 促进文理交融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上的致辞 “高等学校文化育人研讨会暨第五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致辞 第四部分 信函 给省高工委宣传处的信 给伦炽标主任的信 给“省博物馆与高等学校素质教育迎春座谈会”的信 给刘选国同志的信 给曾真同学的信 给旭亮同学的信 给赵春江同志的信 给李柱同志的信 给吴子彦老师的信 给马凯同志的信 给吴轩文小朋友的信 给梁东同志的信 给陈道达教授的信 给于海琴老师的信 给三名大学生的复信 给吴启迪、周济同志的信 给蒋雪岩同志的信 给武一平同志的信 给许俊杰同志的信 给陈国锋同志的信 给李根儿同学的信 给黄德新同志的信 给孙轶青同志的信 给周安亮同学的信 给朱健康老师的信 给陈浩然老师的信 给李嘉诚先生的信 给陈同钰大夫的信 给刘建康院士的信 给王宗钦老师的信 给吴郢校友的信 给张雁老师并阳茜的信 给广东商学院一名学生的复信 给夏雅阁同志的信 给余世禄老师的信 给徐惠德老校长等的信 给孔汝煌同志的信 给秦伯益院士的信 给罗辉同志的信 给汤恩佳院长的信 给杨玉坚同志的信 给周嫦教授的信 给陈振炎同志的信 给刘玉同志的信 给天骏同志的回信 给南昌一中校友联谊会的信 给罗丽同学的信 给华中农业大学学生会的信 给《楚天都市报》刘我风同志的信 第五部分 附录 阳春桃李共和谐——杨叔子的“绿色教育观”和教育人生 后记
认真坚持学好外文
编者按:高等学校是学术机构。这是高等学校的特点之一。它担负着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提高科学水平的重大责任。当前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还很有差距,我们必须迎头赶上。怎样赶法?这就要求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发挥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敢想敢做,打破常规,大搞科学试验;同时,也要把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吸收过来,为我们所用,把学习外国同独创精神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要学习外国的东西,就必须掌握外文这种重要的工具。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同志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要学好外文,就要经常地读。杨叔子同志在将近十年来,坚持天天读外文,无论在节日假期,在车上船上,在病中忙中,外文都没丢过一天。现在,他已经能够较顺利地阅读俄、英、德文资料,而且又在学习日文。“贵在坚持”,这是杨叔子同志学习外文的重要经验,我们希望教师和同学们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经常地学外文。各级组织还要加强教育,保证时间,给师生学习外文的条件和风气。 要我谈谈学习外文问题,这真叫我为难。学得还不好,也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从什么地方谈起呢?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我天天抽时间念,简单课文能看了。这一年的寒假搞毕业实习,当时我想,得集中力量搞实习,但一“集中”却把外文挤掉了。实习归来,打开外文书,忘掉了三分之二。这是个大教训。我接受了这个教训,下定决心,从今以后,学外文一天也不间断。到今天,快十年了,无论是在节日假期,在车上船上,在病中忙中,外文都没丢过一天。“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当我较顺利地运用俄、英、德文资料时,心中明白:播下种子,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坚持,坚持,学外文贵在坚持,这是根本的一条。本国人学会本国语言文字,就在于天天与本国人本国语言文字接触,生活在本国环境中。对我们来说,学外文没有这个条件,因而,就得创造条件,就得天天去接触外文,天天看,天天练。把几千个单词,几百条规则,连贯而熟悉起来,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得有个过程,得花时间。 时间从何而来?学外文不比学其他课程,整块时问固然好,零星时间也十分可贵。一天之中,这种零星时间是不少的,走路等人,饭前饭后,候车候船,看电影,去书店,难以尽举。利用它们,复习生字,回忆文法,联想对比,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是很好的。我学德文,基本上是在一年内,利用午睡前后,加上早晨的时间学完基本文法、记熟一大批生字的;又利用了一年暑假一些整块时间突击了一下看书,从此就能较顺利地看书了;再坚持,情况就稳定了。采用游击战,逐个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基本文法与生字,再围歼一下,基本上就能看书了。拿我们专业教研室教师来讲,一年少则外出一次,多则二次以上,在外文学习上我没希望通过教师外文班来学习,而是来个“自力更生,外援为辅”,把重点放在自学上。我学德文只请同志给我教字母,主要靠自学。当然能有外援就更好,能少走弯路,少花时间,但不要去依赖。这样,学习与时间的支配权就主动操在自己手中了。 外文,它不跑,又不跳,是个死家伙,为什么不易学好?怎样去学好它?首先要不怕它,不皱眉头,要有信心学好,同时还要认真,得有毅力,得有股傻劲。 专心学,学“入迷” 学而不专心,等于不学。我也有过这样的教训,边念外文,思想边开小差,脑子里乱哄哄。这样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哪能学得进?甚至念上个把小时,也不知念的什么,效果甚微。有人讲,人大了,记性差,我看不尽然,如果思想集中,杂念少些,加上成年人理解力强,学起来记起来不会比小孩慢。一九五六年,有一段时期我在外面工作,上阶段任务完了,下阶段任务还没开始。我利用这段空隙时间,集中思想,排除一切杂念学俄文,可真快,一个小时记上几十个甚至一百多单词,根本不成问题。那时采用卡片循环记忆法,对难记的生字反复突破,加上与看书结合,效果极为显著。一个月后,看书的速度从每小时看半面跃升到每小时看三面多。 不贪多,把基本的抓住 在科学技术资料中,外文单词不怎么变,最基本的就是那么一些: (1)基本单词(包括词冠、词根等)与词组; (2)基本文法; (3)特殊而常用的规则。 掌握这些东西是基本功,一定得过硬。只有在掌握了这些东西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但这些东西并不太多。学俄文时,我只把清华大学编的速成课本先学好,学德文时,我也只先学好苏联十年制中学德语语法(那时国内有关科学技术的德语读本还没有)。不贪多,但学了的就彻底弄懂,这样效果就很好,更多的单词与词汇,更深、更多的语法,则留在阅读外文资料时逐步掌握。 学外文,先学基本文法,突击记住一批基本单词与词组是很有必要的。但进一步的深化与扩大,则须在应用中解决。学为了用,用中还不断学,是最好的办法。开始看书可看自己懂得的专业书,借专业知识的帮助,更好地掌握外文,然后逐渐转化,直到外文完全为专业知识服务。自学外文都是这样,学得经常,才学得快,学得稳固。使用是最重要的学习,俄文资料我看得最快,因为我用得最多。有原文书与中译本,我就看原文,一举两得,既得到了知识,又学好了外文。 反复记忆,多加学习 开始学习外文时,一定得采取循环记忆,单词得天天复习,甚至一天复习数次;稍久,可隔天或隔数天复习;就是很熟了的,也得定期地集中复习。对文法亦需如此。一两次记熟了,以为没问题,那很危险。一定要重视巩固。 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得强大起来,及时、大量地吸取国外好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而外文正是我们学习外国好东西的重要工具。马克思说过:“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我们一定得把这个武器掌握在手中。 (原载《华中工学院学报》1965年9月3日,第422期第3版)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