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徐复观教授,一九○三年元月卅一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家坳凤形湾,始名秉常,字佛观。八岁从父执中公启蒙,十二岁入浠水高等小学,十五岁入武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复于一九二五年入湖北省立国学馆,历经严谨的中国传统经典训练。一九二八年赴日学习经济,大量接触及吸收社会主义思潮,后入日本士官军校,因“九一八”事件返国。投身军旅,参与娘子关战役及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任军令部派驻延安联络参谋,与共产党高层多次直接接触。返重庆后参与决策内层,同时拜入熊十力先生门下,重启对中国传统文化信心,更名复观。关心农民问题,在一九四八年提出佃农以田租抵地价的“耕者有其田”办法(此一办法一九五三年在台湾全面推行)。年近五十而不屈志,一九五一年转而致力于教育及学术研究,初任教于台中农学院;一九五五年开始在台中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授;一九五七年三月,遭国民党开除党籍;一九六九年,受国民党智青党部及东海大学迫使退休,在台湾全无生存空间;在此期间共出版了《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文学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及《石涛之一研究》等学术著作。一九七○年间迁家香港,先后任教于中文大学及新亚学院,完成《两汉思想史》三卷、《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文学论集续篇》、《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及《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徐复观教授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辞世。是二十世纪港台新儒家的大家。
身处大变动的时代,并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政治运作,徐复观教授从吾华两千年历史中所得的认识认为:要做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长治久安,必需要解决“人”的问题,以及如何以和平的方式来转移政权。在“人”的问题上,“我常常想,国民党哪些对哪些不对?最根本的就是人发生了问题”;徐教授认为:“由孔子之教所开辟的世界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的世界;是人和人应当进入,也可以进入的平安的世界。人能进入到柏拉图的理想型世界中去吗?能进入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世界中去吗?”是以,以《论语》为中心的孔子之教,是解决“人”的问题的解方。同时,孔子之教所涵盖的人生面向很广:“儒家内在的道德实践,总是归结于人伦;而落实到现实上的成就,大体是从三个方面发展,一为家庭,二为政治(国家),三为教化(社会)。”在处理“人”的问题时,我们无求于西方系统性哲学。在第二个问题上,历史上中国人民所承受的苦难,多半源于争夺政权的战争,如果能建立非武力的政权转换制度,中国人民即可少受苦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货恶其弃于地’、‘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为什么不可发展为社会主义?‘舜禹之有天地也,而不与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什么不可发展为民主主义?”但是“儒家乃至于整个中国文化,在法治上留下最大的漏洞,一是尊重人民的好恶,但如何能使人民表达自己的好恶,并使统治者不能不加以尊重,没有想出办法来。另一是政权应以何方式,得以和平转移而不乱,也是两千多年来束手无策的”。徐复观教授认为,历经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孔子之教已多方扭曲变形,他在学术上的抱负是:“我要把中国文化中原有的民主精神重新显豁疏导出来。这是‘为往圣继绝学’。”这也是“为万世开太平”。
在学术著作之余,徐复观教授著有三百余万字的“时论”,表达他要传送给社会的消息和对社会的观察、批判和建议。我们从“时论”中取了五百余则文句,编成本书,是将一位深接地气的儒家学者面对现实社会时的态度和行为陈列出来,作为读者的参考。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郭齐勇教授和王晨光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徐武军`徐元纯敬志
2019年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