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共体/欧盟自1975年建交以来,经历了40年的曲折发展。中国与欧盟在2003年提出了建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构想,十几年来的相互关系稳定发展。2012年以来,中国和欧盟都进行了领导层更迭,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欧盟关系40年: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构》汇集中国和欧洲学者对中欧建交40年来双方关系发展的回顾,重点探讨中国欧盟作为和平、增长、改革和文明伙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0世纪后期,全球化成为人们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似乎全球化代表了世界发展的主轴,能否在全球化了的世界中生存和发展,成为评判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企业治理水平的主要标准。当人们讨论全球化时,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层面,即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被界定为“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国界的束缚,进而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然而,人们却很少关注全球化的政治层面,即政治全球化问题。
政治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并非完全同步。经济全球化以“依存性”和“同一性”为主要特征,即民族国家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加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经济秩序演变为相对同一的世界市场经济体系,所有民族国家都成为该体系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际政治体系的特征一直是一种主权一民族国家占主导的无政府状态。经典国际关系理论所阐述的民族国家体系(nation-statesystem)实际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直是一种区域性而非全球性的体系,可以说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国家体系才有了成为全球体系的可能。20世纪50年代以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大批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进入国际社会,使国际体系从局部的民族国家体系扩展为全球民族国家体系,每一个主权国家都在国际社会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尽管这种平等地位并未在现实中得到完全的体现。
冷战结束后,以集团对抗为特征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最终确立,然而全球化的政治走向却截然不同。尽管所有民族国家都是全球体系中的合法成员,但是这个泛义的全球民族国家体系却依旧是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冷战的结束使得以强权为轴心的集团对立不复存在,然而国家间对抗和纷争的频度却在强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全世界在经济上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全球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又使全世界在政治上更加碎片化。这就是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相互背离的现实,也是世界局势总体稳定但在局部范围内总是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全球化的发展并行不悖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区域化(re-gionalization)。区域合作并不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新事物,“联盟”一直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化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联合国宪章》第52条就曾规定:“①本宪章不得认为排除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用以应付关于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而宜于区域行动之事件者;但以此项办法或机关及其工作与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符合者为限。②缔结此项办法或设立此项机关之联合国会员国,将地方争端提交安全理事会以前,应依该项区域办法,或由该项区域机关,力求和平解决。③安全理事会对于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而求地方争端之和平解决,不论其系由关系国主动,或由安全理事会提交者,均应鼓励其发展。”当然,在冷战时期,由于大多数区域组织均控制在超级大国手中,其作用不过是超级大国推行其对外政策的工具。尽管如此,特另0是冷战之后,人们仍在不断重新审视区域化和区域组织的作用。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就是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成功发展。
宋新宁,男。1954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欧盟委员会授予的让·莫内终身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布鲁塞尔中国与欧洲问题研究院(BACES)中方院长.兼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曾任联合国大学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LJNLJ-CRIS。比利时)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欧洲问题研究、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国对外政策等.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英文论文40余篇;指导博、硕士研究生数十人,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指导完成国际政治领域一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刘华男,1980年生。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联合培养博士.欧盟伊拉斯谟项目访问学者,现任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党建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教学科研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欧洲一体化研究、中欧关系研究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外交部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基金项目、共青团中央重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与欧盟:走向成熟的战略伙伴
Forty Years of EU-China Relations:From History to the Future
EU-China Partnership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Component
The EU-China-USA Triad:
The Voice of America Challenging EU-Chin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中国欧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和贡献
Revitalising the Silk Road:EU-China Relations under the Dutch Presidency
中欧学生学者交流与高校国际化——以山西省为例
“我们”与“他们”的桥梁——人文交流机制——以中英人文交流机制为例
China’s Image Campaign in Europe:
Contrasting Views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The EU’s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China and India: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主权债务危机之后的希腊公共管理改革研究
Who Securitises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 in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