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有品质的学校》全书分六章,分别从影响“办一所有品质学校”的六个核心要素出发,即校长品质、管理品质、教师品质、学生品行、课程建设、办学品质,着重介绍泉州第五中学(简称“五中”)校园里正在发生着这场“办一所有品质学校”活动状况。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一所有品质的学校?如何让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办得更有品质?这是我接任泉州五中校长后不断思索的问题。2012年6月,我有幸入选福建省名校长培养对象,按照培养要求,每个学员都需要完成一本教育或管理类专著,于是2013年8月份开始我就按此思路着手拟写写作提纲。
本书共六章,分别从影响“办一所有品质的学校”的六个核心要素(校长品位、管理品质、教师品质、学生品行、课程建设、办学品质)出发,重点介绍泉州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泉州五中)以“办一所有品质的学校”为主题,全方位地开展精彩纷呈的各项活动。
第一章“校长品位的形成”,着重厘析“校长品位”与“办有品质的学校”之间的关系,从自身多岗位的锻炼过程出发,阐述影响校长品位形成的诸多因素,如成长中的家庭文化、求学时的学生干部经历、工作时的一线教学岗位(班主任岗位)、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一线进课堂听课研课经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活动经历,及后来任职的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晋江市教育局副局长、晋江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泉州五中校长、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这种自下而上的多岗位成长经历,促进了校长品位的形成。这一章节,道出校长品位的形成源于自身多岗位的锻造,源于个人孜孜不倦地与他人对话、与书本对话、与自己对话的成长过程。
第二章“管理品质的提升”,通过回忆在“晋江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泉州五中校长”等管理岗位中的经历并深入思考,提出了“管理即服务”“管理应为人的发展”等学校管理新内涵。书中一系列真实案例,剖析了管理品质的提升应取法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即以待人处事之道、治学治校之法为本,取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糅合进行精耕细作,并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与办法。“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管理方法、管理艺术相互交融,凝练成了学校独树一帜的管理品质。
第三章“教师品质的陶冶”,开头即以“毛竹现象”为例,启示了一个人的成长不应着眼于速度与高度,而应着眼于深度与广度。只有深度与广度才能决定一个人所从事业的高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尤其在教师品质提升中与众不同的做法在于,帮助教师将“根”扎得更深远、更广阔!一是目标引领、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二是合力助推,促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这三个“扎根”工作一脉相承,缺一不可,遵循规律,从教师的成长动机、成长平台、职业规划引发了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第四章“学生品行的塑造”,着重讲述了“五中”对“人才观”的理解,及“人”与“才”的关系与培养方式。笔者始终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颗孕育着生命的种子,学校理应为每个生命的绽放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的土壤与环境。该章介绍了学校在塑造学生品行方面的三种做法:一是通过精神需要(精神成长)的引导来塑造学生品行;二是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来锻造学生品行,并开展了文体、社团、扶贫济困、劳动社会实践、自主管理等各项活动;三是通过传统文化及经典诵读来塑造学生品行。
第五章“精品课程的建设”,讲述了五中各项课程的思考与建设及管理的方式方法。学校站在课程与学生成长、课程与教师成长、课程与学校发展的角度,认真审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统一规划,进行课程再造,形成了完整的精品课程体系,即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国际化课程体系、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学校从课程内容设置选编、课程教材编写、课程专用室建设、课程学生社团组建、课程师资选聘、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整合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第六章“办学品质的优化”,从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时代发展新内涵出发,指出五中的办学品质已不仅停留在简单的学生升学率上。近几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办学品质,在规模集团化、教育国际化、校园数字化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在实现跨界整合、构建大教育资源观中,成立企业家校俱乐部、成立家长委员会、引进高端学术机构,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平时工作事务又繁杂,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撰写,三年时间写写停停,且学校的品质也确实不断提升,总有新的内容、新的举措、新的思考,故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谅解包容!最后感谢福建省名校长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的诸位专家、教授在百忙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同时也对为本书成书过程给予帮助和关心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殊芳,1970年5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2002年和2009年先后获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和博士学历、学位,并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004年8月任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党支部副书记;2006年11月任晋江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正科级)、晋江市教育局副局长;2010年2月任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校长;2012年3月任泉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泉州第五中学校长、党总支副书记。是首批“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首批“教育部领航中小学名校长”。
第一章 校长品位的形成
第一节 经历是人生一笔难得的财富
一、少小习武,骨子里仰慕侠义之道
二、三年幼师生涯,促进个人素养全面发展
三、学生干部经历,锻炼组织能力
四、专业成长,离不开公开课的锤炼
五、心理学,为教育插上一双翅膀
六、毕业分配,挫折中成长
第二节 一线实践感悟教育教学真谛
一、当班主任,管是为了不管
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是为了不教
三、教授学校管理学,为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四、当学科教研员,引领区域教师专业成长
五、校长助理,“顾上”“顾下”缺一不可
第三节 多岗位锻炼提升管理能力
一、在教师进修学校,迈出学校管理的第一步
二、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创新载体促师德建设
三、名校挂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四、组织高端培训,更新提升校长办学理念
五、干部调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关键
第四节 学习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一、就读教育硕士,感悟学术研究规范
二、攻读博士,人生一次真正的修炼
三、参加资格考试,担任心理咨询师
四、阅读,构筑我的精神家园
第五节 我和儿子的书信交流
第二章 管理品质的提升
第一节 到任百年名校迎接人生新挑战
一、首次见面,坦陈“三个牢记”
二、真诚交心,从细节着手引导转变
三、首遇敏感问题,化不利为有利
四、传承发展,有容乃大
五、以身作则,做“教师心目中的校长”
第二节 倡导理念形成共识
一、打造优秀团队,为卓越而努力
二、倡导阅读,追寻共同价值观
三、鼓励学习,培训就是“福利”
四、借助高考,树立危机意识
五、激励创新,只有变化才能发展
六、转变思路,让问题成为学校发展的新机会
七、学生视角,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参与管理
第三节 寻找载体提升管理品位
一、抓细节促常规,改变学校风气
二、建章立制,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
三、完善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
第四节 管理只是控制人的游戏吗
一、对“管理”内涵的个人化理解
二、管理就是服务
三、管理,为了人的发展
四、师生为本,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五、多元化评价,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
第五节 提炼学校精神发展愿景凝聚前进动力
一、全面统筹,寻找学校发展突破口
二、挖掘文化底蕴,提炼学校精神
三、制订学校规划,勾勒发展愿景
第三章 教师品质的陶冶
第四章 学生品行的塑造
第五章 精品课程的建设
第六章 办学品质的优化
参考文献
《梦山论道名校长丛书:办一所有品质的学校》:
第四节学习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我深切体会到,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的探索固然重要,通过理论学习,采集众长也是间接积累经验、提升工作效能的方法。除了广泛阅读各类“闲书”外,我还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类学历进修、继续教育,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
1999年10月至2002年11月我,参加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这期间我任晋江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全面工作;2006年11月至2010年2月,我任晋江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晋江市教育局副局长期间,坚持参加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学习,获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
为比较各国基础教育的不同,我在2009年用一年的时间阅读了英、美、法、日、德等10余个国家的多本基础教育书。
一、就读教育硕士,感悟学术研究规范
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一直如此热爱读书,如此希望成长,或许与我少小习武形成的进取性格有很大关系。
1997年,我到进修学校被安排在培训处,我的心理学课程教得不错,来接受培训的小学老师或校长对我的课评价颇高。当时临近退休的老校长就让我在每周的全校老师会议上,给老师们上心理学课程。我从最简单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讲起,讲得形象、生动,连当时几个很有名的老教师都说从来没想到过,心理学与自己如此紧密相关,如此有趣。他们由衷的夸奖,让我对教学更加充满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届在职教育硕士的入学考试,并且顺利通过。
在整个教育硕士的学习过程中,撰写硕士论文是对我最大的考验,也是使我思想认识提高最快的一种途径。我的教育硕士论文题目是“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
我认为写论文的目的是要提升自己,启发他人,写得好还可以流传,在思想分享上发挥更大的意义。写论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收集、整理、研究、提炼、提升的过程,其中知识的融会贯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解决实践问题从而提升自己,应该是写论文的基本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拥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对这些经验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破碎的,写论文的过程恰恰是反思整理自己教学实践的认识过程,可以使那些零碎的思考系统化,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
由实践到理论,理论可以使我的行为更自觉,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为成为实践型教育专家打下基础。
在写论文过程中,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因为三万多字的论文需要一定的思维长度才能写好。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要解决问题,这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另外,写论文需要编写论文的章、节、目,要理清主线,要搞清自己的论文中章与章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论文结构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没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造成行文的混乱。
为了让论文更接近科学研究,而不是简单的问题解决和经验总结,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包括必要的文献阅读,确定问题后运用抽样、问卷、访谈、测验等调查方法,在占有大量翔实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综合提炼,最后得出结论。
此次论文撰写让我了解了一个比较规范的研究过程应包括:确立主题——形成假设——提出计划——实施计划——观察测量——反馈评价等程序,我们可以调整这个次序,也可以螺旋式前进,但是必须确保该项研究是系统的、持续的,而不是零碎的、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