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意义上说,如果人生是向死而生,那么我们都行走在生与死的旅途中。本书从人在旅途的视角,全景展示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追梦的出征、行在旅途、经受苦难、心在炼狱、圆梦的成功、怀旧、人生使命、我思故我在,以及精神还乡等心路历程。伴随着梦想的实现,我们不断地获得生命的成长,也得到心灵的蜕变与超*。本书生动有趣、图文并茂,通过以故事折射道理,以冲突激发领悟,关注处在迷茫与困惑中的中青年,对如何化解烦恼、如何发现生存的价值,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试读】
自序:人在旅途
我喜欢旅行,尤其喜欢在旅行中与各种各样有故事的人交流,我们走进彼此的内心,倾听彼此生命中的故事。在令人感动的故事里,我们认识自我、分析社会并探讨生命的意义,由此化解心中的烦恼,心灵得到不断成长。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也是每个人关注并感兴趣的主题。因为它涉及我们的生活目标或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曾在南方某大学工作了八年,那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也是我认识自我、洞悉社会,获得自我成长的难忘且不可多得的经历。从不惑之年到知天命,我没有要获取学位的焦虑,也没有科研任务的压力,更没有评职称的恐慌。这段闲适的岁月,让我得以怀旧惜往,思考人生。
这八年,我经历了美好,也遭遇了发展上的挫折,但我经过孤独地思考,感悟了尊严、自由、爱与公平的含义。就在这八年里,我的孩子经历了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的磨炼;我申请并报批了国家社科基金;开创了一门新课《绘画与心理治疗》,并进入社会开展了专项的培训;我还独自去西藏,去发现另一种有信仰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灵发生了蜕变,逐步获得自我的疗愈。
……
所有的这些人生际遇,让我静下心来,一边认识人生,一边认识自我。人们说人的成熟要经受寂寞与孤独,这话一点都不假。只有忍受寂寞与孤独,人的心才能静若止水,才能不为外界的诱惑所纷扰,也才能专心思考当下的问题。
思考,是非常奇妙的思想旅行。我卧在松软的沙发上旁若无人地阅读沉思,有时会想得很远,思绪如流,由一个问题不断想出好些事。这使我经常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脑中还会闪现一些静止的画面。这如醉如痴的状态,让我有种入禅的极乐体验,有时甚至会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很细的呢喃。如果没有沉下心来,我是无法感受与体验到这灵动的精神世界。
我曾经进入过这样的世界——
这是一种美好的入静状态,你就是你自己,内在的我在你的心头游动。你可以感觉甚至触摸到它的存在,它对你絮语,俘获你的精气神,与你进行自我的对话。
这是你平时少有的状态,你静静地感受内心的呼唤。你的呼吸微弱如游丝一般,然而思想却异常活跃。你内心的我与外在的我融为一体,如一团柔软的云。它,那么缥缈,如轻纱曼舞,如在极静的无风的草原点燃的一炷香。那细白的烟从燃火的香头产生,直直地生长。
它,像被时间凝固的一发射出鞘的箭,慢慢直刺蓝得不能再蓝的浩渺天空……
美极了。
一切的一切都凝固了,像一幅静谧的画。
定格了。
没有了声音,没有了气味,没有了时间,只是身心木然的一个刹那。
……
有次看书,里面有段描述“纯粹的意识经验”的文字,我认为上面描绘的就是纯粹的意识经验,也是我心灵深处的呼唤。
每每如此,我都会凝神,忘了我周围的一切。随着心底一股莫名的力量的涌动,有个声音命令我:把内心的涌动写下来!
有时是先围着某个题目,更多的时候是出于某种冲动,神奇的是,待我快写完时,我的主题会忽然凸显出来。当我痛快淋漓地把内心的感受全部呈现出来之后,我会如释重负,浑身倍感轻松。我知道,当我写完了一篇文章,盘桓在我内心多日的困惑就会搞清楚了,躁动的心灵也平静了。
写完一篇文章的愉悦是无与伦比的,它不是感官上的爽,而是内心的通透与舒畅,它是细致的,以至于我能听到气息的流动,感觉到心的低语。
就在这种心情下,我写了上百篇感悟人生、感悟生命的随笔。当我把这些文章排在一起时,我很惊讶。在不知不觉中,我竟写下了这么多的文字,它们涌动着思想,每个题目都闪耀着灵光。当你循着文章题目往下读时,你会发现所有的文字都围绕着一个魂。如果抓住这个魂,你便能触摸到思想的海洋。这是一个殷实的精神家园,因为我把对这些论题的所思所感一股脑儿全倾泻在这里。这里也是我生命的源,因为凡是我敬重的问题我都会思考,并写下来,形成我思想涌动的泉。如果你用心地泛舟,细细地汲取,可能会发现,在这个精神的海洋里,有不同种类的主题,正如我在人生不同阶段会关注与思考不同的问题。竹子有节人生有段,每个题目就是我人生不同的旅行驿站,不是歇脚的而是梳理思想的驿站,最后都通向心灵的疗愈。无疑,有了这些精神琼浆,我的苦恼减少了,找到了迷失的自我,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我对未来将遭遇的艰难不再畏惧,反而有了克服困难的睿智和勇气。
有了这些思想的驿站真好,它们是化解我思想痛苦的良药,是滋养我精神生活的食粮,有了它们思想就不孤独,有了它们我会走进大彻大悟的人生。
宇宙有多大思想就有多深邃。虽然我不是哲学家,对人生、社会、自然与宇宙的思索也赶不上思想家,但是我是一个有意识爱思考的人。人生的每一步,我都很谨慎,因为我想做一个明白人。虽然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但人走的路是可以选择的。我从社会的底层一路风尘走来,我不能对不起自己,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当我步入暮年回忆往昔时,我不会因虚度年华而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能说:“我没有虚度年华,我努力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岁月记得我曾在这里走过,我的生命曾绽放过光明。足矣!”
这是我对人生的感悟,思想的涌动都收集在这本书里,这也是我心灵疗愈的写照。我不是为完成某个任务而拼凑出这个集子的,我是真真切切用心灵在歌唱我对生活的领悟,用生命在探索自我成长。我很希望与读我书的人分享与交流,期待我们能深刻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理解人生,在获得心灵的成长中,努力走好我们明天的路。
在人生旅途中, 我要感谢这几年的心灵对话者。他们是:李丽虹、上官玉彦、黄爱玲、唐晓诚、刘燕燕、高伟光、方盛良,尤其是李丽虹,她是我精神的伴侣、心灵疗愈的促进者,以及部分文稿的修改者。
我还要感谢浙江丽水学院的资助,更要感谢于奇芳、魏宇两位同学参与插图的绘制工作!
是为序!
宋兴川
浙江丽水学院
201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