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决不是说我国要在世界上“称霸”,而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既然进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不能维持过去思维定势,需要适应这种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世界经济大国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我国建设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走向,寻求推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发展的战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较短时间里由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人中等收入阶段后,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解答好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进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指引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之魂,而且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思想之魂,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一、以重大发展问题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是抓住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重大发展问题,积极作出回应。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现在已经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这就提出了中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二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进人中等收入阶段后,没有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等严重问题,发展陷入停滞。我们面临着避免重蹈他人覆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三是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难题,包括传统发展动力衰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等。解决这些重大发展问题,呼唤经济发展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的有关重要论述,为解决这些重大发展问题和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指明了方向。
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从战略机遇期视角观察新常态,不能只把新常态理解为经济增速放缓,还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掌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抓住和用好发展的新机遇。应当认识到,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变化过程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因而新常态不只是速度变化,还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二是动力转换,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可见,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机遇和任务。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引。创新着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着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着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性成果,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科学指南。
洪银兴,著名经济学家,原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江苏常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江苏省人大第八、九、十届常委会委员。研究方向是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理论和政策。
导论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就是研究经济发展问题
三、经济发展理论的来源和话语体系构建
四、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理论创新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
二、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发展生产力成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二、中国现代化的追赶目标
三、“四化同步”的现代化道路
第三章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大发展问题
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改变
二、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的经济新常态
三、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的重大发展问题
四、回应新阶段重大发展问题的发展战略调整
第四章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
一、新常态反映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二、新阶段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求
三、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第五章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新动力
一、在供给和需求两侧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
二、需求侧动力和需求管理的进一步改善
三、供给侧动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六章 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发展理念的形成
二、创新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三、创新是新的发展方式
四、实现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七章 经济新常态下的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二、协调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三、协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协调区域和城乡结构
第八章 经济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
一、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政治经济学财富理论的创新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绿色发展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第九章 经济新常态下的开放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全球化理论的创新
二、经济全球化新特点和对外开放的新挑战
三、开放发展的新理念
第十章 经济新常态下的共享发展
一、共享理念体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结束语:进入新阶段后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一、由指导经济起飞转向指导现代化的发展任务改变
二、发展的引擎由外需转为内需
三、内需的主拉动力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四、改革的着力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五、增长原则由效率性增长转向包容性增长
六、增长路径由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七、发展战略由不平衡转向平衡
八、由非农带动“三农”转向直面“三农”发展
九、由以比较优势融入全球化转到以竞争优势主导全球化
主要参考文献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理论创新》: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观点,发达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人口,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容纳不了自身生产力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高于资本主义条件下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但在现实中,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都是经济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而且在空间上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现在中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大大超过马克思当年所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也超过了旧中国,但仍然不能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已有的几次重大的科技和产业革命都发生在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其生产力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社会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又同这几次科技和产业革命擦肩而过。因此,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尚未建立起来,需要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现代化为目标,着力发展生产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当代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目标,但各个国家的现代化的进程是参差不齐的。成功地进行现代化的社会,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这意味着,探求那些使得现代化成为可能的共同条件是大有益处的。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现代化的诸多共性,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一般性规律。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文化,各自的现代化道路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尊重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重视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但是,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背景迥异于西方的国家,中国现代化历程不可能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必然渗透着本民族的张力和“中国特色”。
(一)现代化的一般要义
“现代化”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以外的社会科学学科中使用较多。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化,指的是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从传统到现代、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历史过程。具体地说,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定义现代化,指的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转变过程;不仅涉及经济,还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变化。
经济学对现代化的研究并不完全关注其结果的评价指标,更为关注其进程和发展战略。在现代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常常用“现代经济增长”、“起飞”、“经济成长阶段”、“发展”等概念来描述现代化及其进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没有直接使用“现代化”的概念,而是用“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概念。他在考察欧美发达国家近百年经济发展的进程基础上,把对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发展的程度概括为“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其内容包括:产品的来源和资源的去处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即工业化过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比例发生了变化,即城市化过程;一国之中各个集团的相对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产品在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政府消费之间的分配发生了变化。他也注意到,在现代经济增长的进程中,技术、社会和时代精神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特别重要。没有制度上的变革,不可能产生科学在技术上的应用。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直接使用了“经济现代化”的概念。他界定:一个国家从贫穷走上富有,从传统走上现代,分为六个阶段:(1)传统社会。(2)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3)起飞阶段。(4)向成熟推进阶段。(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起飞阶段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分水岭。在经过起飞阶段以后的三个阶段的各个特征尽管有时间先后显示,但都可以看做是进入经济现代化阶段后的各种表现。例如,“向成熟推进阶段”是指现代技术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广泛使用,实现经济长时期的持续的增长。“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是指资源越来越倾向于被引导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大众化服务的普及。“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涉及自然(居民生活环境的美化和净化)和社会(教育、卫生保健、交通、生活服务、社会风尚、社会秩序)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旅游有关的服务部门加速发展,成为主导部门;另一方面,认真处理和解决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挤和人口过密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