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赤子心:小牛杨凯丞与慈济的教养人文》是一个亲子之间,关于爱、尊重与学习“放下”的故事。
在美国北加州出生成长的杨凯丞,昵称“小牛”,天性柔软善良,说话轻声细语,妈妈苏美娟担心凯丞如此的天性,无法在现今的功利社会中生存,期望他“强悍”,甚至“社会化”;凯丞到北加州圣荷西慈济人文学校学习中文,进而认识慈济,他的天性在慈济中得到归属感,在佛法中获得认可。才十二岁的凯丞,更立志以证严上人“为佛教,为众生”的宏愿,作为他往后的人生志向。
不熟悉慈济也不认识佛法的美娟天人交战,难以接受凯丞的选择,内心彷徨、抗拒、挣扎。最终,出于对孩子的“爱”与“尊重”,美娟决定放手让凯丞走在他认定的路上,给予祝福。
后来,美娟赫然发现,凯丞与慈济的因缘,开拓了她自己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她更从中体悟到,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把孩子放在充满“善知识”的环境中,让孩子学习慈济的“软实力”,以圆融的佛法待人处世,就是对下一代好的教育!
第一次遇见凯丞是在静思精舍,转眼已是近两年前的事,当时我第一眼就被凯丞清澈、纯真又有些腼腆的眼神所吸引,觉得这个小孩与一般孩子有些不同。如何不同?真的很难形容,但你就是可以感觉得到!
我想除了凯丞与生俱有的特质外,凯丞洁净剔透的赤子心,是由他的妈妈与家人的感恩、包容、尊重与爱的因缘交织而成;通过后天教养,将一块璞玉去芜存菁,让此瑰宝逐渐孕育绽放光芒,凯丞的妈妈苏美娟无疑是背后坚定的推手。
十二岁的凯丞话不多,我看到他时,他总是以专注的眼神,静静地聆听上人说法;他也默默地观察慈济志工师姑师伯的分享,并随时做笔记,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专注用心的功力连大人都自叹弗如,凯丞居然很轻松地做到了!这真是“甘愿做,欢喜受”的最佳体现。
凯丞生长在美国,母语是美语而非中文,学习中文时间也不长,但是二〇一三年七月上人行脚时,上人临时要他在上千位慈济人面前分享“静思法脉,慈济宗门”“四弘誓愿”及“六个警惕心”,只见他镇定如常、侃侃而谈;当时我对他提出的“六个警惕心”——要防止傲慢心、倒退心,防止心迷(迷惘心)、躁动心、暴动心、懈怠心,印象至为深刻,内心感动不已。无怪乎证严上人给凯丞的法号叫“诚愿”,期许他发愿坚守原本清净之心。从凯丞的身上再一次印证,“因缘”与“业力”的不可思议。
由于凯丞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念书,我遇到他的机会也仅止于暑假他回台期间,庆幸有这本书的出版,让我能更进一步认识凯丞与美娟妈妈。美娟妈妈在书中分享其教养子女的心路历程,如何从一开始的彷徨、迷惘,最终找到陪伴凯丞的方向:书中仔细地描绘凯丞与妈妈的互动,时而充满焦虑与矛盾,但更多的时间,我看到的是亲子之间的爱、尊重、包容与感恩。
本书记录着一位小孩,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一段人生故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也可以让为人父母者去思索,如何在五浊恶世的社会大环境中,来教养我们的下一代。是要在暴力色情电玩泛滥,充满谩骂叫嚣与烦躁不安的恶劣环境中培育我们的孩子吗?还是替孩子寻找一个充满“善知识”的环境呢?
书中提到,“凯丞的英文老师在课堂上念了一篇杀人取乐的惊悚故事,同学听了竟拍手叫好;同学骂凯丞‘你是笨蛋!’(You are Nuts!);孩子价值观偏差,觉得没有人性的残杀‘好酷,视打虫子为乐子,视生命为无物”。
邱淑宜,自由撰稿人,著有《善的循环》《草根的力量》《清净赤子心——小牛杨凯丞与慈济的教养人文》等书。
推荐序 小牛给台湾社会的启示
推荐序 不计较的大智慧
推荐序 感恩那一年,我们相遇在慈小
第一部 发现初心所在
第一章 初识慈济
第二章 随缘,成就好因缘
第三章 新环境,心生活
第四章 亲近本性,找到“心灵的家”
第二部 人生方向的冲突
第五章 妈妈的挣扎
第六章 出师不利的“改造计划”
第七章 爱与尊重,让妈妈放手
第八章 孩子,谢谢你
第三部 放手,是得不是失
第九章 妈妈永远在这里
第十章 佛法是最圆融的社会学
第十一章 人文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理念
第四部 回归清净赤子心
第十二章 师公上人的小牛
第十三章 最小的随师弟子
第十四章 令人惊叹的心得分享
第十五章 向小牛看齐
《清净赤子心:小牛杨凯丞与慈济的教养人文》:
凯丞在圣荷西的人文学校上了i年课程后,虽然能跟台湾阿公简单地讲电话,但还不到听说读写都顺畅无碍的程度。小学二年级时,由于学习进度超前,美国的学校老师建议美娟,可让凯丞跳级或利用小学三年级的时间做其他学习。美娟不想让凯丞跳级,以他善良的个性去和大小孩互动,一定吃大亏。“我想,干脆用这一年带他回台湾好好学中文,也可以跟台湾的亲人多相处。”美娟说。远渡重洋返台就学
美娟于是计划带凯丞回台湾读小学三年级;和美国的校长、老师协调好,凯丞回美国可以接着上四年级之后,她随即展开准备工作。凯丞阿公家在台北市万隆,美娟原本打算让凯丞就读阿公家巷口的公立小学,进入一个最道地的全中文学校;请家人询问台湾校方后得知,从美国回去插班读一年没问题,唯一要解决的是午餐凯丞希望吃素的问题。美娟和凯丞讨论,结果,凯丞提议回台湾读慈济小学(简称慈小),一来解决午餐的问题,二来他说自己会比较安心。
美娟觉得凯丞的考量有理,尤其他已经习惯,也很喜欢慈济的人文教学环境,回台湾读慈济小学,应该可以很快进入状况。当下她答应了凯丞,但上网搜寻后,才惊讶地发现台北并没有慈济小学!原本她认为慈济这么大的团体,全球都有据点,在发源地台湾,慈济小学也应该全台到处都有,没想到只有花莲跟台南有慈济小学,台北居然都没有!
这下头痛了,好不容易有一年的时间回台湾,不留在台北就近入学,跑去人生地不熟的花莲或台南念慈小,要如何说服长辈接受?真是一大难题。即使如此,还是要先解决就读慈小之事,如果没有入学机会,她也不必烦恼如何说服台北的家人。两通电话,敲定入学及住处
花莲跟台南都没有亲戚朋友,该读哪一所慈小?美娟看地图,花莲离台北比较近,心想从花莲回台北应该比台南快,因而选择花莲慈小。事后她才发现,花莲往返台北只能靠火车,不像台南有高铁!
她自己打电话去花莲慈小教务处询问,没想到一通越洋电话就敲定了凯丞读慈小的事:凯丞可以转学生的身份入学,学校唯一的要求是妈妈全程在花莲陪伴孩子,学校随后就以电子邮件寄送人学申请表请美娟填写。
确定入学没问题后,接下来要寻觅住处。到花莲住哪里?此时美娟想到了几年前在花莲静思堂遇到的慈济师兄。
二〇〇七年暑假,凯丞四岁半时,美娟全家曾回台探视亲友,与家族成员到花莲太鲁阁旅游,当时凯丞姨婆找的旅行社承办人恰好是慈济人,行程中安排了参观花莲静思堂和静思精舍。美娟在静思堂遇到谭师兄,他从美国带女儿回台读慈小,觉得孩子受益良多,建议凯丞也到花莲慈小念书;当时美娟委婉表示不可能,如果哪一天有了这样的计划,也只可能在台北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