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科研团队集体合作的成果,对2020年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进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进展、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
本书的写作受到好奇心和使命感的双重驱使:好奇心让我对人类社会运行的奥秘一再叩问,使命感则来自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家国情怀。本书的学术价值可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探讨了人类至今难解的一个大谜团,那就是国家发展之谜。有些国家繁荣昌盛,有些国家贫穷混乱,还有一些则盛极而衰,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这些兴衰沉浮?本书尝试给出一个全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探索实践中,破解了后发国家发展的诸多难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本书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
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息息相关。《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作者将带领读者用经济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抽丝剥茧,透视决策失误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读毕此书,你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摆脱短视思维的桎梏,并有能力在面对新问题时提出兼具高度与深度的独到见解。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点研究问题。本书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货币、剩余价值的实现、流通和分配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的积累过程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进行理论阐释和模型研究。整体而言,本书强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劳动价值论
全球公域是人类资源、环境乃至军事活动的重要场域。尽管其对全球繁荣和地球的健康意义重大,然而这一领域缺乏强有力的全球机构来进行管理。全球公域中所蕴藏的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可观。19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对各类全球公域资源的利益博弈未曾间断。例如大陆架的石油资源、极地的矿产和石油资源、国际海底区域的结核矿
本书编写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和特色,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按照理论、方法、应用三个篇章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性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工程特点、资金时间价值、方案比较、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应用等方面阐述工程前期、设计、施工、后评价和使用过程中各阶段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使读者了解本学科的最新
无论是在WTO历次谈判回合中,还是在新一轮WTO改革进程中,研发支持政策一直都是重要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本书基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视角,探讨了WTO框架下主要成员实施研发支持政策的合规性与有效性问题,以期对中国制定相关战略与政策、研判多边贸易规则的走向与趋势、深度参与全球经贸治理有所助益。
本书从系统复杂性角度研究绿碳发展中各主体行为的认知与感知,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复杂网络理论、行为分析理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多目标动态优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法,探索多区域工业碳生产力及其绿色竞争优势,评价区域绿色竞争力,分析居民绿色低碳行为选择及扩散机制,揭示绿色低碳行为下经济发展的度量及市场的阈值规律,旨在建立中
《经济动态与评论》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登经济发展动态研究和经济学各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评等。本集刊致力于反映经济发展和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优先刊登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论文。本书为第12辑,分为“国际经济”“农村经济”“金融研究”“产业经济”“学术争鸣”“书评”六个栏目,内容涉及新时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