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 近期西方城市发展理论回顾与论争 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白领的出现及其边缘化 上海:全球城市区域的假设与城市区域的竞争 全球化城市的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咨询业和医药制造业的对比分析 清真寺经济空间集聚模式探析——以开封顺河回族区东大寺为例 TheLivestockTransiti
本报告顺应国家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全新审视城市群的国际级国家战略地位与内涵,综合评估2010年以来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客观分析中国城市群选择与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大中小协同发展的"5+9+6"城市群空间新格局,提出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稳步建设9大区域性城
本书首先阐述了城市群基本理论,并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城市群发育成长的经验以为中国未来城镇化提供启示;其次,基于相关理论,探究了中国城市群发育机制、网络发展特征、生成规律、空间组织系统及协调发展机制等;再次,介绍了新时期中国超大型城市群新变化和其他重要地区发育尚未成熟的城市群新发展;最后,讨论了新时期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本书旨在进一步理清思路,研究对策,为北京市房地产行业发展开拓思路、建言献策。全书分为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两大部分:实证部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使用投入产出表、HP滤波法、VAR模型等方法对北京房地产行业的关联性、周期性、宏观经济金融影响因素、土地供应结构、人口结构、典型房地产企业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理论部分梳理了发达国家
本书按照房产术语、房产类型、住宅种类、选房常识、房产交易、购房合同、购房议价、税费常识、购房贷款、房产抵押、住房保险、物业管理、房产维权划分出13个章节,共涵盖459条问题。每个问题均从各大家居网站热搜问题中搜集整理,力求为读者解答各类房产难题。图书成文方式轻松而不失实用性,利用图文结合、表格、贴士等形式,为读者带来多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2014)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通过作者编制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年(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之年)为起点,以设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值(即实现目标)为衡量标准,测度中国及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2010~2
本书内容来源于作者在关键基础设施系统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深化。研究单一关键基础设施系统网络脆弱性,仿真分析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保护策略;构建关联关键基础设施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分析相互作用的连锁反应机制及修复策略;分析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服务的脆性传导关系网络,提出综合度量系统脆弱性分布的脆性云分布模
本书首先总结老工业基地城市发展与中国城市化道路、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当前国内外宏观条件下,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研究特大型、次中心、偏远等不同类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分类发展定位;研究资源型、材料型、综合型等不同产业级次的城市发展特点。突出考虑了城乡统筹、和谐社会、民生关怀、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战略的要求。突出了对老工业基地城
本书以和谐宜居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解读“和谐宜居城市”的内涵、总结国内外和谐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和建设经验、梳理国内外“和谐宜居城市”的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和谐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并以北京为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现状进行
本书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它课题所研究的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调查评价、市场调控、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土地配臵与调控、规划编制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建设用地再开发数字化监管关键技术,构建建设用地再开发现场监测、全程监管、信息共享与服务集成平台,实现建设用地再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