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选题视角新颖,在梳理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从荒政与河政两个层面探讨其与晚清政局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借此探究单次灾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的把握较为准确,并得出了一些合理的结论。比如:申报人认为铜瓦厢决口改道具有双重属性,其既为近代重大
《黄河破冰排凌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从黄河凌灾防御洽理理念、方式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分析研究;对适用于不同冰盖、冰凌、冰坝形态和区域特点的聚能随进爆破技术以及专用破冰器材作了详细分析;通过进行冰体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力学实验,得到强度等物理参数,给出冰应力、应变特性及冰的力学本构模型,建立科学合理的爆破分析理论。《
本书以山区河流最常用的航道整治建筑物--丁坝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山区河流坝体类整治建筑物水毁类型及特征,总结了针对其水毁问题的研究现状。在运用自回归马尔可夫模型(AR模型)及两变量Gumbel-logistic模型对寸滩水文站流量过程进行随机模拟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概化水槽模型试验的研究手段,对非恒定流条件下丁
本书以黄土高原淤地坝坝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收集和实验测试分析,运用多学科理论及“3S”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以小流域淤地坝坝系防洪风险评价为研究核心,系统分析不同坝级、不同级联方式(串联、并联和混联)淤地坝蓄水拦沙作用与淤地减蚀机制,辨析小流域坝系与沟道单元坝系分片、分层对洪水泥沙的控制关系,阐明小流域淤地坝
本书重点介绍灰色预测决策方法及其在冰凌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全书共10章,包括灰色预测决策方法和冰凌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概况、灰色预测决策方法基础、灰色关联决策方法、灰靶决策方法、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灰色风险型决策方法、灰色预测方法、冰凌灾害形成机理及特征分析、黄河冰凌灾害风险管理实践以及冰凌灾害防灾减灾措施与政策建议等
本书关注政府间的协调和行动以及治理的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当前中国流域治理碎片化现状及解决碎片化问题的政府间协调机制,梳理了协作性治理、整体性治理、市场型治理三种指导思想及协调思路。本书以清水江为例,梳理了流域治理中基于市场型治理的政府间协调创新,指出了各种协调类型的局限性和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中国流域
本书针对目前蓄滞洪区防洪蓄洪管理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蓄滞洪区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实践应用示范研究。该专著深入分析了目前蓄滞洪区的管理现状,系统地介绍了蓄滞洪区信息管理方面的最新技术手段包括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物联网与大数据等;详细阐述了蓄滞洪区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技术流程、基础数据处理
盐龙湖是国内**平原上开挖的饮用水源人工湖。工程运用生态湿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使蟒蛇河原水经净化处理后主要指标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同时利用蓄水功能,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能保证市区7天正常供水,保障供水安全。历经5年的设计、施工建设、试验研究和运行优化,盐龙湖工程的主要功能全部得以实现。在长期的工程运行和管理实践中
本书紧紧围绕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理论及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整治建筑物水毁机理及稳定性、模型试验两方面展开。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建筑物受三峡工程"清水"下泄及水库下游河床发生长距离、长时段的冲刷变形影响下,整治建筑物周围的水流结构、局部冲刷、破坏程度、受力分布等特征进行分
本书以长江中游河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以往关于长江中游河道崩岸与防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调查、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水槽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手段,调查研究了长江中游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的现状,分析了现有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浅地层剖面仪系统、水下多波束测深技术对现场护岸工程局部地形进行了采集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