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是研读现代中国文学不断重临的“起点”。100多年前,肩负着思想启蒙使命的知识先贤掀起了影响深远的“五四”文学革命。自此,以“五四”为坐标原点,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座鲜明的界碑,古典文学走向终结,现代文学正式启航。“五四”文学革命所蕴涵的民主、科学、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元素无不流布着现代性的内涵,让我
“宋调”自身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轨迹,从梅尧臣、苏舜钦和欧阳修开创,到王安石、苏轼进一步发展壮大,再到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对其变革与定型,其名虽同,其实已差别甚大,某些内容甚至已走向相反的方面。由于“宋调”的内涵非常丰富,本书仅从其与现实的离合关系、苦中作乐的抒情特征、融合新旧体诗的形式创变和用典方式的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探讨其
没有人比奥威尔更能写出英国人的性格,他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纽约书评》 本书收录了乔治·奥威尔的《狮子与独角兽》《北方和南方》《关于民族主义的札记》《英国人》四篇文章。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冷峻的文笔审视英国人和英国社会,探讨了在战时与日常生活中英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以及英国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他用犀利的笔
本书是“好文章”书系中的一部,本书由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念兹在兹的山河游历、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诚恳真挚的祖国礼赞等内容组成,简单的文字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中,真挚的情感跃然于纸上。本书是由一篇篇文章形成的书稿,文章的作者在平凡中用笔记录人生的点点滴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写手或作家,他们热爱书写,用真心、
这是一本宣扬爱国情怀、传递正能量的游记作品集。作者以激越豪迈之情、隽永秀美之笔,状山水美景、风土人情,视野开阔,生动璀璨,流淌着作者对生他养他故土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作者以丰富的素材、独特的视角、饱满的情感,对诸多风景名胜做了较详尽的记述,善妙语、重音韵,融知识、艺术、趣味、思想及地域特色于一体,给人以视觉的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梅,树姿苍劲,铁骨铮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生机盎然。于隆冬百花凋零之时,傲然挺立,绽芳吐艳,向人们展示出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在《群芳谱》中,梅花位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美称。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着特殊的喜爱,范成大曾在《梅谱
本书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本体,以中西方文学思潮互动与博弈的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进行了梳理与探究,厘清其发展脉络,明确其完整谱系。本书采用文献辨析法、文本细读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分析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一方面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创
本书书名暂拟为《中国古代文论专题讲读》,是针对中文专业本科生而撰著的古代文论读本。本书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古代文论的核心论题进行专题式分析,转化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吸收学界新近成果,在具备学术性的同时,让学生(读者)了解相关研究动态,加深对传统文论的理解。二是有效融合文论主题的梳理和文论作品的讲读。文
相较原创电影,改编电影对文学原作的改写更能集中体现出艺术生产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对社会状况的展示更为明晰。从这个角度来说,关注电影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社会学角度解码改编影片,可以洞察时代面相,更充分地理解历史进程,深入体味历史情境中人的生命体验。本书立足当前文学、电影研究学科前沿,基于电影社会学视角
本书是对耶鲁学派的思想史研究。其目的不是对耶鲁学派作对象化的梳理和引介,而是将耶鲁学派文论的范式特征、语言论直观和时间诗学洞见放到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背景中,去考察其形而上学的价值。耶鲁学派所发现的书写的双重性、语言三维与时间三矢的错综复杂的交互发生机制,不仅为化解各种形而上学的疑难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而且初步地开创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