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流之学——佛教文献对勘研究》收录了作者关于佛教文献和佛教思想的十三篇论文。全书开篇从汉译佛经的“中国化”、汉地僧人对经义的误解和汉藏早期佛教交流等几方面论述了陈寅恪所作研究在观点和方法上的独创性及可借鉴之处。之后便以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预流之学”,即运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为宗旨,围绕《无二平等经》《金刚经》《维摩诘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
本书从传统文化视角出发,对佛教文化的基本思想、发展历史和文化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是佛教的发展历史,包括佛教的形成、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第二是佛教的基本观念,即佛教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和观念;第三是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介绍佛学东渐影响下中国文化的新变。本书希望
本书是一部心灵哲学类书籍,汇集了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珍贵的教诲。克里希那穆提在本书中,彻底讨论了如何从内在及外在的所有束缚中解脱,为自己及生活带来彻底的革新。本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章没有任何向导、第二章认识自我、第三章觉察力、第四章什么是快感、第
杜道坚(1237—1318年),字处逸,自号南谷子,安徽当涂人,宋元之际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派重要代表人物,撰《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等书。《道德玄经原旨》,凡四卷。以“尊皇道”、“尚帝德”,发明“内圣外王”为旨要。本书援儒释老,采摭儒家性理之说,证以《五经》《四书》之言,参以上古帝王之事,以明老孔无二道之旨
全书共六百卷,(唐)玄奘法师译,三灯文化编,简称《般若经》。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此次出版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繁体竖版大字版,原汁原味保留古籍精华,方便诵读,有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对于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泛东亚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研究中国古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泥金版)是一部明刊书法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经典著作,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本书为明朝宣德年间泥金版本,是难得的书法经典类作品。
本研究通过对敦煌禅宗文献中的灯史、语录、偈颂、杂集等内容的全面整理研究,深入全面地揭示禅宗在敦煌的影响及其兴衰,揭橥中国早期禅宗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史。敦煌禅宗早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保存并丰富禅宗北宗的有关历史文献,可资探讨传统禅宗文献的流变,同时由于具有传统性与地方性兼容并蓄的特点,还可据以探讨唐至五代敦煌地区的禅宗
本书本书是2019年度四川省重点出版项目,是首部对汉藏佛教思想交流交融史做最全面、最深入梳理和学术研究的图书。汉藏民族在信仰上的交流和交融,有着深远的渊源。本书从对“三宝”的认同、对佛教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佛教与国家关系的认同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对汉藏佛教思想史的理论进行教义和历史方面的研究,将藏传佛教思想的产生、
《希伯来经典:语言、文本、历史》分为三大部分,共计十四篇论文。第一部分聚焦于《希伯来圣经》相关的“语言”。第二部分围绕《希伯来圣经》相关的“文本”展开讨论。第三部分引入更多的经外文献史料,将之与《希伯来圣经》进行比对,以探究《希伯来圣经》背后的“历史”世界。作者既有国内外知名学者,亦含本土新秀学人,充分展现国际视野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