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中牌村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东山镇下辖村落。本书共分八个章节,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记述体裁,采用章、节、目结构,从中牌村的历史沿革、山川地貌、动植物资源、景点古迹、民俗风情、农林经济、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全方位记录2022年底前该村的发展轨迹和时代变迁。方志理论水平较高,入志
《燕行录》是朝鲜使臣出使中国期间所写日记、状启和沿途诗作的总称。明清两代,朝鲜国每年有两三批次使团出使中国,而每一次朝觐活动,使团中都有人对行程过程进行详尽记录,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学术思想、文化艺术、城乡面貌、各地物产、居民生活的饮食、衣着、风俗等,所记内容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窖社区隶属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创村于南宋,迄今已700余载,民俗风情浓郁,人文底蕴深厚。2021年被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称号。为传承文脉记住乡愁,2022年,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成立《上窖村志》编委会,组织人力编写村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少林任编委会主任。本村人、现任
江夏县志四卷,清马中骏纂修。江夏县志,明万历以前无可考。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颜文选延邑人郭正域始修,其志不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命直省各修通志,省檄各郡县,江夏因故,志未告成。马中骏上任后,乃集邑中绅缙,广征博采,遂成新志。分为:卷一星野、方域、沿革、山川、胜迹、城池、津梁、公署、学校、坛庙、寺观、灾祥,
本书是以编研罗湖区档案馆馆藏资料为基础的普及类读物,紧紧围绕“改革开放”主题,就罗湖区档案馆现存的丰富而宝贵的相关馆藏资料进行梳理、整合、归纳、提炼,同时深入民间、面向社会征集相关的档案资料。以史实资料为事实基础,创作罗湖先锋故事71篇,共分为经济篇、社会篇、文化篇、法治篇、生态文明篇五个大篇章,同时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
江苏省靖江市旧方志点校整理。本书收录明代纂修的《靖江县志》两种,分别为明王叔杲、张秉铎等修,朱得之等纂的《〔嘉靖〕靖江县志》八卷;明陈函煇修,徐遵汤、许经、薛冈纂的《〔崇祯〕靖江县志》十七卷。两志基本记录了靖江从明代成化年间设县到崇祯末这一时期历史,包括沿革、风俗、职官、赋税、艺文等。其中所收的文章、诗赋占的篇幅较大。
《大同市志(1986—1992)》由中共大同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同市地方志研究室)组织编纂,主编李吉。全书近100万字,较全面地记述了1986年至1992年大同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人物、社会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并配有彩色插图,全书依托大同市各相关机构提供的历史数据和档案资料,重点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同市各
本书是“南京城市文脉”丛书中的一种。图书以进香河路为写作对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道路(街巷)的形成(修筑)年代、沿线景观、名人轶事、历史典故、遗产价值等展开写作,挖掘每条道路所展现的文化底蕴和现象,展现丰富而多样的南京文脉,深化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研究。
本书通过镇情概览、镇村建设、江苏省高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名胜古迹、物产美食、精神文明、特色文化、民速风情、名人名镇等10个篇章的文字及相关图片,全面客观地记述胡庄镇的历史及现状,它为人们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野胡庄、了解野胡庄、熟悉胡庄镇提供详实的资料,志稿篇目门类齐全,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比较强,内容丰富全面,
本书是由中共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一部全面反映遵义红色文化的读物,介绍了遵义重要的红色历史事件、本地革命人物故事、红色遗迹等相关红色故事内容。本书在叙述介绍红色文化故事的同时,注重历史史实的准确,规范引用了权威的资料著作,提供了大量权威的历史资料出处,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找到权威红色资料著作。本书的出版,旨在讲好遵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