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成中英教授的学术自传,也是其悠长岁月的积淀。作者把自己的人生分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也是他实际经历的生活与学习写照:从童年时代在大陆乡居,到青年时代到台湾地区求学,再到进一步走向海外深造、教学。与之相应,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乡里—我的少年时代(1935—1949)、第二部分海岛—我的青年时代(1950-19
本书聚焦于古代马其顿的起源、历史与文化演进,重新审视了这一在希腊史乃至世界史上意义深远的族群国家。作者深入探讨了该地区的土地、语言、信仰、风俗、政制等一系列问题,梳理了马其顿自肇基至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漫长历程。在浓墨重彩的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大帝篇章之余,马其顿社会中的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也以全景式的面貌鲜活
传统文化来自祖先对生活的体验,原本是活泼泼的,古人觉得有用,于是撰刻成文辞,蛰藏在经典之中。本书试图勾勒出日常生活里人们对传统的无心之感,让文化从古老的典籍中跳跃出来,触碰纷繁多彩的日用俗常,感召当代人的平凡时光。
《梦粱录》二十卷,是南宋人吴自牧撰写的一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书中妓乐、百戏伎艺、角觝、
葛昆元,《上海滩》杂志原常务主编,编辑部主任,资深编审。本书作者长期担任上海市方志办、上海通志馆所属的《上海滩》杂志的编辑工作,历任编辑、执行副主编、常务主编等。本书所收录的百余篇文章,是其在数十年编辑工作中,采访撰写的文化名人访谈和纪实类文章,大部分曾在文史类杂志和报刊发表。所采访和撰写的对象有作家、学者、艺术家等,
本书收录今河南省各县市产生于宋代,主要是北宋地表以上的石刻,包括碑碣、经幢、塔铭、造像记、摩崖等。对收录的石刻按产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录,并借助金石学与古籍整理的方法理论,参考古今金石文献对所收录石刻进行规范的文字整理,包括标点与校勘,以利阅读与使用。内容涉及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科学等,多名人名碑,可作为
本书采用以礼解诗、以诗明礼、诗礼互证的研究方法,借助甲骨文、金文等出土文献,在钩稽、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周代郊祀配天礼、籍田礼、祭祖礼和祭方社田祖礼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周代礼乐制度考证了《诗经》中《思文》《载芟》《噫嘻》《臣工》《丰年》《良耜》《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等农事诗的主旨。最后考察了《周礼·籥章
工业革命之前,农业是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国家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和边境安宁的保障,更是维系专制国家统治的重要条件。18世纪之前,俄国农业十分落后,虽然三轮耕作制度已逐渐普及,但铁制农具使用率非常低,无机肥料并未推广,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即便如此,俄国粮食仍大量出口国外。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普及,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主编,共计收录36篇论文,作者多为秦汉史学界的中青年骨干力量,来自于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渤海大学、中国公安大学、首都
该书为山东省级研究项目《齐国女性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影响》(2016YZ101)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齐国女性参政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补充了先秦妇女研究,特别是在齐国妇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开拓。本书研究古代齐国女性参政现象,揭示齐国女性作为经济活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