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战前暗流涌动的欧洲大国关系为背景,以海上制衡现象为中心,生动展现18881914年德国针对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英国的海军扩张史,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或机制导致一个大陆强国选择扩张海上军事实力来制衡头等海洋强国?本书详细剖析德国在不同内政外交情境下海上制衡行为的变化,探究其海军扩军的复杂处境和《舰队法》
本书研究了瑞典如何单凭军事技能便跻身强国之列,并支配北欧长达一个世纪。以瑞典的行动为主线,讲述卡尔马战争、三十年战争、瑞波战争(“大洪水”)、斯堪尼亚战争和大北方战争的历史。回顾瑞典军队如何踏上欧洲大陆、浴血沙场、崛起为军事强国,直至与庞大的俄国进行较量时走向毁灭。分析瑞典帝国的兴衰原因,探索战争、经济、地缘政治与国家
公元前323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去世。这位世界征服者的骤然离世,使亚欧大陆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亚历山大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其麾下部将开始为王座的归属展开殊死搏斗,昙花一现的庞大帝国很快分裂。这些曾跟随亚历山大南征北战的骁勇战将,用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拉开了“希腊化时代”的序幕。佩尔狄卡斯、克拉特鲁斯、安提帕特、
本书讨论了从君士坦丁堡陷落到三十年战争爆发之间,也就是1453—1618年间的战争形式变化。在这近两个世纪里,欧洲爆发了仿佛无休止的一系列战争,西班牙、法国、英国、奥斯曼帝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等轮番登场,在硝烟中见证了火药武器的大发展、防御工事的新变化、步兵轮射体系的诞生、炮兵等新兵种的崛起、旧骑士向新骑兵的转换
本书是魏格纳关于德国海权问题的经典论著。作者结合当时的欧洲政治、经济形势对帝国海军在*次世界大战中所参与的战役进行分析,意在找出*终造成帝国海军在战争中失利的根本原因并加以阐释,提升士气、警示后人。书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使其早已超出一份战争备忘录的范畴,本书不仅为德国军队提供了正确理解海洋和伟大世界的观念,更对帮助中国读者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后一个关键转折点。本书对整个战役展开了详细的叙述,对于军事读者有比
《军事革命?:1550—1800年的军事变革与欧洲社会》是“想象欧洲丛书”之一种。 近代早期以来,欧洲在火器、战术、军队规模等方面发生了系列革新,对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有学者认为在1560—1660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军事革命,并将其视为近代西方崛起的动力,引发西方学界近半个世纪的热烈讨论。 在
随着1848年革命的失败与1850年《奥尔米茨条约》的签订,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帝国在整个德意志地区确立了优势。此时,作为普鲁士王国的世袭统治者,霍亨索伦家族的事业陷入了低谷。但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普鲁士涌现出数位站在历史舞台中间的杰出人物,除了国王威廉一世,还有俾斯麦、毛奇与罗恩。他们继承了沙恩霍斯特、格奈森
奥地利皇家军队是diyi支由不同国籍和不同信仰的士兵组成的泛欧洲军队。在传统的认知里,这支源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军队,在各大历史事件中并未起到任何重要的作用,它被认为是能力不足的、难以信赖的,甚至是残忍无情的。这些评价公正吗?与它的对手相比,奥地利的武装力量真的就是一直软弱无力吗?面对腓特烈大帝、面对拿破仑、面对毛奇,
德国统一以后,德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出现了重大变化。为了满足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德国联邦国防军在陆、海、空三大军种基础上增设了联合支援部队、中央卫勤部队以及网络和信息空间部队三大跨军种联合部队。本书详细剖析了联邦国防军各大军种以及跨军种联合部队的体制架构、职能使命、装备建设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