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22年全国动画学年会文集,分年会综述、创作与教育、动画史研究、经典解读四部分,在跨学科多角度、多维度视域下,就中国动画的光辉历程、民族特征、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理论创新、艺术与技术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前沿思考、学术总结与智慧碰撞。
本书分为22章,内容包括:电影改革“酝酿期”:世纪之交的转型与“突围”(2000-2001);开启中国电影新时代(2002);行业开放时代:徘徊与失语(2003);走出低谷:产业成长与类型拓展(2004);大片时代:影业渐显繁荣(2005);现实主义触发中国电影新机遇(2006);中国电影在“两极摇摆”中迈进(2007
本书通过田野调查和口述历史的方式挖掘事实真相,探究海峡两岸暨香港不同的演员选拔与培养机制的形成过程、历史沿革与发生细节,通过差异性分析勾勒出历史原貌,结合当下互联网思维新形势下演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以期在为一个时代的谢幕作注脚的同时,能够关照当下,注目未来,思考中国演员培养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新挑战。
本书是对2021-2022年度中国电影、电视剧、话剧发展进行的年度综述与阐释、巡礼和总结。分为“专题发展研究报告”“专题研究综述”“电影与动画作品热点评论”“电视剧与网剧作品热点评论”“戏剧与综艺作品热点评论”五辑,集中表达了以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为主的影视戏剧学术团队对2021-2022年度中国电影、
本书从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介绍入手,对新媒体时代下影视艺术现状、微电影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影视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新媒体时代下非遗题材影视作品的创新策略、新媒体时代下影视音乐与表演范式、虚拟现实技术与影视艺术做了一定的介绍;还对新媒体影视企业格局与产制链、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影视产品走出去做了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影视语篇的字幕对语篇整体意义构建的影响,尤其是对意义衔接与连贯的影响。本书以一部中国电视剧的字幕英、日译为例,立足于视听翻译,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多模态语篇分析贯彻研究过程。本书则以情景语境系统网络框架以及衔接连贯概念为基础,提出了一个适合影视语篇中文字和非文字符号系统意义构建分析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
《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系作家、导演陈非根据已逝著名导演吴天明从影四十年从未公开的心得体会、创作谈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等整理而成的一本书,全面真实呈现了吴天明的从影经历、成长之路,作为导演的心路历程、导演方法与经验,以及作为西影厂厂长,电影管理者,用心关爱与扶持第五代导演的事迹,广纳贤才的伯乐精神,从中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先后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现代传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的百余篇影视论文,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影视美学观和文化批评观。作者秉承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积极开展文艺评论,对人民群众所熟悉或喜爱的影视作品进行研究和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影以资政、影以载道、影以明德、影以亲民、影以化人”等学术观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剧本创作原理的编剧教材。本书以情感教学法为核心,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学名家的理论为指导,从社会心理、剧作者心理、剧作人物心理和观众心理的角度,对人物塑造、故事建构和冲突发展进行分析与讲解。读者从中可以学习到如何创造有说服力的行为动机、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本书聚焦电影强国建设,对2022年度海外上映的中国电影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是找出中国电影市场和文化建设短板,提升当前我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报告基于对中国电影海外市场情况与文化竞争力的思考与分析,从价值引领力、产品生产力、受众认同力、产业影响力四个维度系统地构建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在定性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