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日本化”的提出虽然始于明治以后,然而其历史进程的展开集中体现在江户时期,尤以京学派朱子学的崛起为典范。诞生于日本江户初期的京学派,以藤原惺窝为始祖,以林罗山、松永尺五、木下顺庵、室鸠巢、新井白石、雨森芳洲等为代表人物,是日本儒学史上最具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学派。本书主要以儒学的日本化为线索,对京学派的儒者群体及其思
本书稿分四部,以王法与佛法、神佛的宇宙观与天皇观为主体,对于近代之前,日本中世佛教与国家主义的关系,以真宗与日莲宗为中心,对其意义进行了考察。立体、形象地阐明前述诸理念的对立,讨论日本中古时期皇权与教权的关系,两者在政治、文化、思想、社会方面的博弈与影响,描绘了充满跃动感的日本中世实像,从新的角度分析日本中世王权的特质
本书属于瑜伽文库·正念系列。《瑜伽哲学》基于生命管理的视角,对瑜伽哲学的基本问题做了系统梳理,包括瑜伽哲学中生命管理的基础、管理主体,瑜伽哲学基本理论(道夏、三德、三身五鞘、三脉七轮)的管理学维度,瑜伽哲学的实践。本书是国内*部正式的瑜伽哲学教科书式*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本书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为研究对象,尝试较为全面地对福泽谕吉的思想进行概述。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福泽思想的渊源,接合福泽的生平探讨其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形成所带来的影响。其后主要讨论他在接纳吸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同时如何因应日本的现实对其进行了民族主义上的修正。也即西方传统自由主义之所以提倡自由是
本书打破了“哲学史”体系化的单一视角,尝试运用概念史、解构主义、文化他者等方法论,剖析近代“日本哲学”诠释与建构的内在逻辑——思想启蒙是基本前提,制度化是基本标志,日本化是内在标准。不仅如此,本书亦将这一过程落实到以西周、井上哲次郎、西田几多郎为代表的日本哲学家的研究之中,通过详尽的史料集成、严谨的逻辑推导,批判性地揭
该书以日本哲学发展的时间为线索,由古到今,分为日本古代编,德川时代编,明治时代编,大正时代、昭和前期编四个时期,选取各个时期日本思想界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代表,简单介绍其生平、著作等,节录或译注其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或思想观点,如日本的神道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思想、文化论、道德论等,呈现了日本哲学家对本土哲学思想的反思
1895年夏季,印度哲学家辨喜于美国纽约州的千岛公园别墅内休养期间,面对十来位学生,就各种宗教和哲学主题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演讲。内容由他甚为信任的美国弟子沃尔多女士全程记录下来,而后成书。他用活泼亲切的语言,讲述了深藏在《奥义书》《薄伽梵歌》《瑜伽经》等印度哲学典籍中的精髓,阐述了对各大宗教的个人理解。其中许
3000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迦南地诞生了希伯来文明。曾几何时,巴比伦铁骑攻克了犹大王国,希腊大军马踏约旦河两岸,罗马军团进驻耶路撒冷,焚毁了圣殿。与此相伴,“流放”“散居”也成了犹太人永久的宿命。然而,“散居”也为原本封闭的文明打开了一扇窗户,使之直接面对形态各异的文明,不得不积极或消极地应对希腊罗马的哲学、伊斯兰教、基
本书将按照福泽谕吉的思想及对外观的嬗变,分别对其思想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亚洲观、“东洋盟主论”视角下的亚洲观以及“脱亚论”进行系统的论述,重点探讨福泽的文明观与其提出的“东洋盟主论”、“脱亚论”的内在联系,及在壬午兵变、甲申政变、甲午战争等各个重要时期在其亚洲观上的具体表现。纵观福泽的亚洲观,无论是“东洋盟主论”
奥义书是用梵文写成的一组古印度哲学文本的统称,它们对印度古代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瑜伽哲学形成的基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声称,奥义书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其核心内容就是探讨世界的终极奥秘和人的本质,倡导个人去深入了解自我,遵循世代相传的智慧,过一种健康的、注重精神修养的生活。 本书选取了其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