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视角、新方法系统搜集、整理山东神话传说及口头文学资源,记录当下鲜活的口头传统讲述行为,对各地的特色神话传说进行整体呈现,研究对神话传说资源进行双创的经验和教训。专注于对山东省不同地域个案的研究,考察神话传说在多种场景,包括遗产旅游建设与开发、导游的口头讲述、戏曲表演、仪式节庆、日常生活等中的表现,归纳神话传说在时代
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从“与时俱进”“文化传承”“自身建设”“创新发展”“时代价值”“全球视野”等角度思考道教的定位、建设和价值。是作者近年来的思考的集合。其中,前面四个章节,建立在“当代道教研究”丛书的基础之上,讨论了道教的中国化之路,道教的自然和生态伦理、道教人才及道风建设,以及宫观管理和戒律建设。后两个章节,主要
本书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产品鉴定中心审读,审读文号:新宣审函〔2024〕196号,入选新疆文库图书。《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外三种)》包含《高僧传》《释迦方志》《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四本佛教典籍。分别由释慧皎、道宣、慧立、彦悰、义净等僧人撰写,记录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包括玄奘在内的诸多僧
《一切经典籍丛刊:摩利支天诸经合集》是一部古籍整理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经典诵读著作。本书稿内容全文为原文,由《佛说摩利支天经》《摩利支天一印法》等汇编而成,是摩利支系列诸经总称,不仅囊括了经典精华内容,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精神追求,具有出版价值和史料价值。常诵读此书,利于大众修心养性,可通过对自我内心意识活动的剖
本书是一部宗教哲学类专著,研究对象是20世纪波兰犹太裔哲学家亚伯拉罕·约书亚·海舍尔(1907-1972)。全书分六章。第一章介绍海舍尔哲学总的思想背景、发展线索,阐释并分析了海舍尔哲学任务和哲学方法论。第二章阐释并分析“不可言说者”这一理解宗教意识的维度。第三章研究希伯来《圣经》传统的基本思维模式。第四章对《圣经》传
《入行论》是古印度经典名著,作者为公元8世纪初印度那烂陀寺著名学者、中观派晚期思想家寂天。作品主要论述了修习菩萨行的方法。修习菩萨行既要从思想上明白为何修、如何修,还要身体力行、不畏艰难、任劳任怨,作者进行了详细论述,可以说《入行论》是论述人类道德品行方面的世界性名著。《入行论》藏译本由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的印度
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宁波在唐代称为明州,南宋后改称庆元府,是唐宋明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的重地,同时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佛教圣地。佛舍利信仰中心的阿育王寺,观音信仰的圣地普陀山以及禅宗五山之一的天童寺与日本的佛教寺院有着渊源关系,因此宁波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在日本具有深厚影响。2009年奈良国立博物馆以中国佛教文化圣地这一视
王恩洋先生(18971964)自言:昔读《因明大疏》不甚了解。民十三年从先师于南京内院治唯识学。吕秋逸学长讲因明,予得益颇多。后归川,建龟山书院,为讲《入论》,因而作释,仅成半部,因事辍笔。三十四年复在文教院讲《入论》,始续成之。此《因明入正理论释》1947年由四川东方文教研究院印行。周叔迦先生(18991970)的因
“古灵宝经”是指敦煌本《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道教灵宝经典,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道教研究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本书为专题研究,共分八章。前五章从文本研究入手,通过详细解读,对古灵宝经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更加专门深入的研究;第六、七章探讨了古灵宝经的分类法和研究方法问题,认为小林正美和刘屹的研究存在重大缺陷和局限性;第八章
《生活禅纲要》是以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创导者、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净慧长老的生活禅理念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禅宗的圆顿见地与信念为核心,契理契机地将生活与修行、出世与入世、宗门与教下、自利与利他融摄为一体,承继了中国汉传佛教的以禅为心,以律为行,以净为归的历史格局。 全书追本溯源,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对生活禅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