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般若经大部六百卷之一卷,文约而义精,喻为金中之刚,良有以也。六百卷文,汪洋浩瀚。而《金刚经集注》发挥般若要旨,既详且尽,又复旁通诸大乘经。其指导学者观照法门,不第禅宗之向上,净宗之一心,皆有所阐发而已。其尤具法眼,发前人所未发!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物理、化学,以及民俗、艺术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
“禅”是一盏灯,你心光明时她备开,你心晦暗时她得来。你心越黑暗,她越明亮:她是你走入死胡同时突然出现的拐点……“易”是一种传承,就像接力赛,一棒一棒无穷尽地传递下去。易不是讲变的,是讲不变的;不是讲变化,而是讲传递。求传递之无尽,在中国文化中叫做“天长地久”……
噶举派主要学说是月称派中观见,重密宗,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授方法,曾融合噶当派教义。修习上,噶举派注重修身,主修大手印法。大手印有显密之分。显教大手印为修心法门,修的是空性大手印,它要求修行者心住一境,不分别善恶美丑,以得禅定。密教大手印为修身法门,密宗大手印则以空乐双运为道,分实住太平印、空乐大平印和光明大手印等。大平印
《国家与祭祀:国家神道的现状》是三联书店2007年5月出版的《国家与祭祀》一书的修订本。与旧版本相比,该修订本不再拘泥于日文原著的汉字词汇与句式,并且补充了若干译者注,以便中文圈读者阅读、理解。这种修订是基于译者翻译观的变化。现在,译者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让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的读者来阅读。译文的“信”,是词汇、句式的“信”
在中国占主要地位的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大宗教,该书分别对其产生的历史、思想教义、经典文献、礼仪活动、文化特色、著名宗教家等进行了简明却较系统的阐释和说明,语言明快,深入浅出,有较强的可读性。广大读者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顺中国的宗教关系,实现宗教内、宗教之间的和谐,进而得以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
《经典文化系列:中国世界图腾文化》以中国和世界图腾文化起源、发展、演变、湮没的脉络为主线,贯穿了整个图腾文化的历史走廊,详尽地介绍了世界五大洲的图腾文化,其中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图腾崇拜、图腾神话和图腾之谜等等,尤其是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涉及中华图腾的根源、图腾艺术、民族图腾崇拜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极具赏
赵紫宸(18891979)是享誉海内外的基督教神学家,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著述甚丰,中文著作分4卷出版。该书为第三卷,主要收入了作者1911年至1937年关于基督教及《圣经》研究的论文。
本书以时间为纵线,阐述了1624至1662年荷兰占领时期、1858至1895年清朝统治时期、1865至1945年日本占据时期,以及1945至2001年战后时期的台湾基督教史。
《国学经典:百喻经》是一部以寓言方式譬喻佛教义理的通俗读物。该书篇幅短小,设喻诙谐,说理明晰。全书主体为九十八篇譬喻,每则譬喻先讲故事后说理。故事通俗生动,引人入胜。说理重在明晰佛法义理,使人读后皆有所悟。前后各有引言和偈颂,故合称“百喻”。《国学经典:百喻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他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