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记载泉州并及闽南一带的历史沿革及政事民情风俗。当时泉州府区域,包括今永春县、德化县以外的泉州市区域和厦门市区域。全志设46门,外加拾遗、补编,共76卷,约160万字。此书“礼致缙绅,骈集士类”,聘请福州府永福人、广东四会原知县黄化和晋江人、贵州安顺府原知府郭赓武纂修,永福人、截选知县黄惠和晋江学生员蔡常云等
本书描述了当时在安阳——中国第一个历史王朝商朝最后的都城——周边所开展的考古工作。作者踏访了所有关键的考古遗址,包括周人征服的地区以及其他具有历史意义的区域,并亲手检视了在安阳发掘出的众多文物。作者的论述既严谨又生动,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我国古代编年体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
该书包含自序、谱文、附录三部分,其中谱文以记载俞樾从1821年出生至1907年逝世的正谱为主。《王国维著述系年》是一部学术年谱,不涉及生活事迹,以著作为主,内容稍详,经常引用相关前言后记材料,有长编的味道,篇幅超过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中国正史编纂法》全书分绪论、资料、整理、体例、叙述、附录六个部分,分章论述中国
本文集是广西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21级研究生选修课《地方性知识概览》的课程论文集。文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民俗与文化”“技艺与传承”“戏剧与饮食”“区域文化”“名著鉴赏”等章节共叙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展现各地不同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戏剧演绎、区域特色、饮食文化等,对其背后的历史演变、传承方式、价值
本书浓缩了几代研究者长达50余年的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记载,尤其对汉唐时代的长安城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真实、生动、立体的古代都城。诗有云: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拂去两千年落下的尘埃,见长安,便见中华!
本书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组织各位文章作者撰写的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文章,追踪近年来甲午战争的研究热点,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甲午战争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甲午战争中的人物评价、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关系等等,体现了我国当代甲午战争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铭记历史教训,不忘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在京设立使馆。本书作者芮尼医生即随英法使团进入北京,进驻使馆。这是中外交往史上第一次有外国使团常驻北京。从1861年3月到1862年4月,作者以日记体、第一人称讲述他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从影响清王朝历史的大事件祺祥政变导致慈禧专权长达
《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海洋遗产保护案例研究》内容包括南海诸岛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文物保护的发端,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文化遗产保护进展,南海重要海洋文化遗存与价值阐释,三沙市岛礁文物遗存与重点文保单位,西沙永乐环礁甘泉岛的历史地位和驿站功能,华光礁一号沉船的考古埋藏学观察与南宋铜钱海外贸易,华光礁一号沉没原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是一部融合历史深度与人文温度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编,从宫廷秘闻到市井生活,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生动展现了清代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多重面貌。 作者冯尔康以学者的严谨与史家的笔法,带领读者穿越清代的宫廷和社会,揭秘清代的生活百态,于政治文化深层脉动中洞察历史的兴衰沉浮与人间的烟火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