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新考古学研究成果,并辅之以文献学、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半坡、后岗一期、西阴、大汶口、红山、凌家滩、良渚、屈家岭和龙山等诸多考古学文化族属之谜,梳理出了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东夷和南蛮三大集团成长、发展、壮大,以及相互之间交往、冲突和融合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炎、黄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史前中国》一书讲述从早
《炎帝神农文化研究论文集萃》为《炎帝神农文化丛书》中的一本,是由张执均主编的一本论文集,收录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成员的相关录音稿和论文。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炎帝神农文化本体研究》,下篇为《炎帝神农文化的时代价值》。众多湖北省内的专家学者对于炎帝与神农的关系,炎帝神农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现时
元中国时代大致范围在公元前2300年—前1800年之间。从考古学上观察,公元前2300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年”位居长江下游流域、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废弃,影响盛及千年的良渚古国毁于一旦。但同时,在偏僻的西北地区,位处黄河上中游交界地带、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石峁古城横空出世。最重要的是,在地处黄河中游的
这是一套写给孩子的上古中国史,全书分为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夏商周故事3册,专为孩子潜心打造,以适合儿童阅读的方式讲述中国上古时期历史文化的灿烂源头,系统构建一个关于华夏民族的系统记忆,探寻从神到人的上古奇幻魅力,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套书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解读中国智慧,避免枯燥,配以原创匠心插画,融合
本书共四十节,内容包括:阵容强大的“三皇”、云遮雾罩的“五帝”、禅让的美丽神话、爷俩打拼家天下、狩猎失国的国王、待机的“美女炸弹”、英雄死于温柔乡、一统天下的寒浞等。
本书截取《中国古代史》中上部即中国上古史,本书以章节体写成,然后纂辑其他古籍。详述传疑时代(太古三代)计二十九节和化成时代(春秋战国)计二十五节的历史。其长处,正如作者所言,即更适合讲堂之用,以供社会之需。
《新出土文献与近现代上古史研究/“通古察今”系列丛书》主要利用新出土文献,讨论近现代上古史研究中的代表人物与其代表学说,说明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之思想来源及其长处和不足,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所当有的规则,疑古与重建之间的纠葛,重建上古史的路径,以及晚近因为出土文献而激发的对于近现代上古史研究和今后上古史研
本书分为唐虞猛兽图腾部落集团、祝融龙蛇图腾部落集团、两吴鸟图腾部落集团、姜姬部落集团、三皇玉帝及战国以来古史的整理倾向五个部分。以氏族部落图腾姓氏出发,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神话学、考古学和文字学的理论,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当代考古学的发现,对流传至今的上古史传说作了全新的考证和诠解。
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五帝文明起源及其发展过程。本选题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传统历史观“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来自良渚文化,是五帝文明的直系根源,是中国文化多元起源、独立发展时代的标志;2.中国最初的文明是五帝文明,它萌芽于距今4200年前,其发源地是今河南省郑州、洛阳地区;3.五帝文明是良渚、大汶口、仰韶、屈家岭、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