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中西学术传承史研究、雷海宗史学研究、学人追忆、治史心得、名著译选五个部分,收录王敦书先生史学论著20多篇。中西学术传承史研究围绕世界史学科建设主题展开,并收录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古史学家德?圣?克鲁瓦的访谈。雷海宗史学研究包括对其学术贡献的思考和主要著作的介绍。学人追忆部分缅怀了雷海宗、林志纯、吴廷缪等前辈学者。治史
《罗马共和纪事》是撒路斯提乌斯去世前最后的作品,以五卷的篇幅详细记述从公元前78年至前67年这12年间的事件。这可能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其中四篇演说和两封书信作为修辞范例完整流传至今,还有大量残篇散见于后人的引用。他的文笔简练而冷峭,尼采视之为罗马风格的代表。他的作品直面罗马共和的衰落,蕴含着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美德的坚守,
本书精选80余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的文明与历史。书中大幅的全景照片,富有震撼力地呈现出景点的独特面貌;简介的文字,描述了各遗产点的历史背景、建筑构造、文化内涵、旅游攻略等内容;生动的信息图表,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与该文化遗产相关的科普知识。另外本书还配有索引地图和标识每一
本书是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旨发言、发表论文的结集,收录了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主论坛及各分论坛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一百三十余篇,作者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韩、日、俄、美等国家的知名学者,内容涵盖儒学研究各方面、儒学与世界文明、中西文化交流、儒学与艺术、儒学与文学、儒学与儒商、儒学与教育、儒学与中医药、中希古典文明
这些航空照片拍摄的对象都是我们有生命力的地球,它是不稳定的,一直处于恒久的变化中,还有诸多自然或人工的动因也在给它带来改变,捕捉这些变化就本书的主题。本书最有意义的一点或许就在于,10年、20年、30年或更久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都将会发生看得到的变化。我们的选择、答案、我们的活动,将决定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朝着更好或是
在三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中,谁能率先掌握先进技术,就能取得阶段性领先,甚至灭掉其他竞争者。因此,从地缘角度写一部人类史,不仅是复盘人类的进化历程,展示各有所长的诸多文明,比较东西方的成败优劣,更是要寻找隐藏于地理与时间背后的规则,以及那些关键的技术节点,帮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看清未来世界的走向。 地图上有人类的过去、现在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它体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和自然多样性,承载了人类保护和传承遗产的共同责任和美好愿景。本书旨在突出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发展之路,推动中国从“遗产大国”向“遗产强国”转变,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体来讲,本书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结
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自17、18世纪开启的民族主义浪潮迅速席卷了欧、亚、非和南美洲大陆,帝国的崩解与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齐头并进,势如破竹,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方才显出颓势。然而,与其说20世纪是所谓民族-国家的世纪,不如说是帝国与民族-国家相互纠缠的历史。本书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选取了发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犹太史巨著,以“简明”的方式,按照犹太民族的起源、兴盛、流散、衰败、解放与复兴等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依次进行编排,纵览近4000年历史,充分展示了犹太民族的哲学思想、宗教观念、文学艺术和民间习俗,展现了犹太民族与其他文明的相互依存关系、顽强生命力与强大凝聚力,以及对人类进步做出的创造性贡献。本书语言简练
事物的存在,有时比人类更长久,它们记录了其创造者和使用者的生活,也为未来的记忆提供了沉默的见证。地中海交汇的洋流和文明也许改变了它们的外形,但即使破碎成碎片,它们仍然在无声地讲述。开启这段惊奇之旅,我们将看到远古世界的雕像和壁画,我们会前往许多时常被遗忘的地方,重新游览特洛伊、撒马尔罕和克里特岛;我们将探寻神话人物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