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1492~1700)
民族志是人类学的看家本领。其含义有二:一是指作为方法的民族志,即人类学学徒们需要苦行修炼,获得执业资格后赖以糊口的手艺;二是指作为文本的民族志,即运用手艺生产的、被同行认可的、能够进入学术流通领域的产品。因此,有关民族志的书主要有三种:种是教科书,尝试教给初学者正确的操作流程。第二种是反思类的方法著作,往往需要读者有一
二战期间,纳粹在欧洲大陆大肆追捕犹太人,因荷兰当局的大力配合,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的犹太人家庭时刻笼罩在巨大的危险和恐惧之中。为了躲避追捕,犹太女孩小利恩被父母交付给地下抵抗组织中的寄宿家庭保护,历经多次躲避和逃亡,目睹无数同胞遇害,她终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作者范埃斯的祖父母一家是保护小利恩久的家庭,然而,由于战后的一场
《档案中的上海犹太难民》通过披阅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虹口区档案馆近年来征集的上千份犹太档案和实物,并从中精选了一部分加以整理和研究,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二战期间上海救助欧洲犹太难民的历史叙述,生动展现了他们逃亡上海的经历、受到接纳救援的情况以及隔离区生活的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患难与共、互伸援手的命运共同体精神
价值认同既是个体确证自我身份、塑造价值信仰的根本途径,又是群体凝心聚力的动力之源;犹太文明四千余年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其中价值观因素居功至伟。本书从美国犹太人价值认同的分析基础、历史流变、现代张力、构成逻辑及教育路径等几个方面对美国犹太人的价值认同进行了深入研究,更是以此为据探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路径。本书
犹太民族有着悠远的文化传统和非凡的历史命运,在几千年流散世界的漫长过程中,制造并呈现了人类历史上至为奇特、复杂的文化史实。本书以文化综观的视野,对犹太文化沿革中具有典型、关键意义的史实、要素加以梳理辨析,特别是对犹太文化的流程与结构、犹太人的思想方式与生存机智、文化母本与现实表征、宗教精神与审美文化等重要范畴进行了系统
公元70年,犹太人还是主要分布在以色列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农业为生的半文盲族群。到了1492年,犹太人已经成为了精通手工艺、商业贸易、借贷业和医药业,遍布东至印度芒格洛尔、西至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广袤地区的族群。是什么造成了如此重大的变化?《被选中的少数》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这一千多年间犹太民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缘由,指出
犹太人是苏联历史上特殊而又重要的一个民族。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都对苏联社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本书以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为中心,主要论述了从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这一重大历史时期苏联犹太人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对打败法西斯所做的贡献,二战结束后苏联国内的反犹运动及其影响。作者利用了大量俄罗斯、以
犹太人对文明的贡献是一个重大而有意义的课题。从人数上看,犹太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只是很小的一个分支,当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约有1300多万,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但就影响力而言,犹太人却是一个非凡而卓越的民族,与其人口极其不成比例。犹太人的祖先所创造的“希伯来文明”,被誉为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而且犹太民
本书作者为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犹太文化研究所教授,他以中国视野看犹太文明,破除了西方中心论。书稿内容上突出了以《塔木德》为中心的拉比文献,并选取了历代犹太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文学家的作品以及考古遗存。体现出犹太文明以文本为中心的特色,并有助于理解犹太文本传统发展的内在逻辑。该教材能够成为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理解犹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