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自己从事公益23年的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提炼成《社会组织管理必修课十五讲》,作者根据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思想,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组织的实际,围绕社会组织的使命、公信力、治理、三大战略(营销战略、创新战略和资金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政府关系等主题系统、全面介绍了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提供了系统、清晰、具体的
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社会服务项目的循证评估。伴随着现代福利国家的建设,社会服务项目已被纳入社会福利制度的设置,其规模、投入、影响力持续增强,且呈现出建制化;同时,组织实施社会服务的第三部门、社会服务的从业人士不断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使得社会服务项目已成为公共福利投入的重要领域。对于社会服务项目的循证评估,已与
全书分为社区心理学理论、社区心理服务、学校社区心理、虚拟社区心理四部分,分别侧重不同方面的社区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社区心理学理论”部分探究了公平概念明暗隐喻、身体姿势与亲社会行为意愿、父母离异与子女亲密关系等领域的社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区心理服务”部分探索了养老机构老年人消极情绪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干预手册的开发、
本书为学术类著作。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科学诠释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从这些核心概念出发阐发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互动机制的运行机理。然后,结合协同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的域外经验,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互动机制的现实运行状况。最后,结合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的结论,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强化协同机制行动对策。本书研究
本书涉及:心灵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及其服务过程,心灵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心灵社会工作的实务技巧,人际关系、恋爱情感、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疾病患者、社区矫正、应急救灾、心理变态与心灵社会工作。
本书简明扼要而又系统地介绍了“公共政策倡导”的定义、范围、方式、渠道,同时提示社会组织如要把公共政策倡导作为目标,应该如何与自己的使命愿景、资源分配、业务模式整合在一起。本书旨在提高社会组织的公共政策倡导能力,促进社会多元化协同治理体制,创造更多公众参与的机会,长远建立法治、科学、理性、协同的社会。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韧性视角下环境邻避风险再生产机制与整合治理模式研究”(批准号:19BSH057)研究成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具有邻避效应的环境服务设施,进一步探讨环境邻避风险的再生产机制,从城市韧性的视角,分析其作用机理和治理进路。通过对“中国式邻避”中环境邻避风险谱系的描述和风险再生产的脆弱性逻辑分析,
本书共分三个篇章。第一部分是体例,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省级报告总报告,对2022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新挑战和新趋向进行了概括分析和凝练。第二部分是专题报告,分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体育、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六个专题,详细论述2022年各领域的发展情况。考虑到大多数专题都涉
社会是什么?社会治理是什么?西方社会治理理论流派与实践经验如何?这是社会治理研究的三大基础性问题。本书定位为基础理论研究,将三大问题安置在“民-群”视角下进行考察,三大问题分别对应本书三大部分,第一部分2章内容,主要阐明“社会是民集聚成群的形态与过程”;第二部分3章内容,主要阐明“社会治理是为了社会,社会发展和发动社会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在理论篇部分,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构建了涵盖社区活动基础知识、社区活动相关理论、社区活动策划与实施、社区活动评估等完善的社区活动策划的知识体系;在实践篇部分,本着“实践为先”的原则,立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实际,构建了涵盖深圳社区管理体制、深圳社区服务体系、深圳社区特色活动的实践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