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魂》内容简介:酒文化也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云:“百喜之源,福在杯中”。在传统的宴席上,主人会以酒为媒介,向宾客表达敬意和祝福。而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酒更是他们情感抒发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他们以酒为伴,抒发心情,倾诉忧愁,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和故事。本书通过丰富的内容,深入探索酒的起
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全球化视域下,围绕中国食物及其饮食文化在境外的产生发展和设计叙事研究,既能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也能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多样化发展和本地化适应过程。本书立足于跨学科视角,探讨全球化视域下德国境内的中餐厅历史发展与设计现状、德国中餐厅的“原真性建构”设计叙事现象,可充当一面社会
本书稿分石门茶环境与茶园建设、石门红茶与宜红品牌、石门银峰与石门茶企、石门茶文化四大部分。重点记录了石门县茶的发展历史,特别对石门红茶、石门银峰两个品牌做了详细的研究。书稿在全面总结石门茶产业及茶文化历史的同时,讲好石门茶故事,达到了宣传石门茶产业、石门茶品牌、石门茶文化的效果。
殷召荣,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本书以海内外青少年为读者对象,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精心编写了与中国茶文化有关的故事,并配以生动的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在真实的茶故事中提高英语和汉语的阅读能力,感知并了解中国茶文化,引领青少年读者传承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寻味系列:山家风味》一书是以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轴为经,以秦岭山脉的地理空间为纬,选取了一年四季中具有代表性的食材来体现山居生活的家食之道,并由此折射人与自然之间休戚与共的伴生关系。该书从乡野视角描绘和阐述了饮食文化所包含的风土要素、人文内涵及美学意味。后工业时代促动的城市化发展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膜,快节奏的生活和充
专著,恩施茶叶以独特的口感和工艺享誉全球。本书以恩施茶为主题,综述恩施茶的方方面面,是一本恩施茶叶地方志。 本书内容详实严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文献资料整理、恩施茶人口述等方式,详述了恩施茶叶发展历程,论述了恩施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的情况,重点研究和介绍了恩施玉露、宜红、恩施富硒茶,并对茶人故事和茶俗进行了专门的介绍
民以食为天,吃是中国人总也绕不开的话题。春笋夏瓜、秋藕冬薯……二十四节气里藏着美味的秘密,跟着节气吃美食,也是对身体好的养生。立春吃春饼,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冬至吃饺子……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轴,精选90多种应季食材,做出100多道时令美味,养生、保健、治未病。还有40多个养生小课堂,帮大家远离春困、流感、过敏、失眠
这是一部记述古人日常饮食细节的历史通俗读物。作者通过大量阅读,从古代史书、笔记、诗文、文献以及绘画、器物中爬梳、考辨,铺陈出一幅幅烟火漫卷的古旧图景,以微观视角,打捞掩埋在历史烟尘里的日常人生,勾勒出三千年来那些“食客老饕”的饮食背影。该书既遵循了历史
2020年,苏州市科协从距离生活最近同时最经典的“乡愁文化”——食物入手,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发起了一场以苏州乡土美食为载体,以课题为导向,融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方式、方法培养的大型调研活动。157所学校258个团队针对“苏州的青团子为什么这么绿”“碧螺春真的有果香吗”等60个课题,进行了植物学、食品化学、地质地理、民俗文化
宜红茶创制于19世纪中叶,至今约150年历史。1850年,俄商在汉口购茶,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被取名为“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2017年宜红被纳入欧盟公布的与中国互换100个地理标志产品清单,它也是万里茶道上罕见的“外贸茶”,由茶商捐修的骡马驮运道以及宜都茶港区、码头、宜都红茶厂旧址等遗存,是万里茶道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