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辽上京西山坡辽金佛寺遗址,出土了一批辽代彩绘泥塑罗汉像。该塑像高度定实,模仿真人,具有世俗的审美取向,与以往所见的标准化佛教塑像大不相同。2012年,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批辽代泥塑像对于考
明末清初,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隐元禅师率众东渡日本,不仅传播佛学经义,还带去了思想、教育、建筑、雕刻、语言、音乐、书法、绘画、篆刻、茶道、饮食、医药等中华文化和先进科学,日本称之为“黄檗文化”,对江户时期的日本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直至今日。本书按一滴草、两黄檗、三籁集、四福寺、白鼠歌、千字文、独立信札、宾主联璧、
此书为幽溪传灯大师一生著述之精华,极具学理性。共分12卷。卷1-2为传灯著作自序以及为他人著作所写序文。卷3为《天台山方外志》总序及各章序言,可总览《天台山方外志》全貌。卷4为《阿育王寺志》总序各章序言,可总览《阿育王寺志》全貌。卷5-6为大师住持高明寺期间法事活动疏文。卷7为记文。卷8为铭文。卷9为赞文。卷10-12
《广南壮族麽经的生死叙事研究》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以广南壮族麽经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的视野从麽经的生命叙事和禳灾祈福仪式、死亡叙事和情感关怀等视角考察麽经中的生死叙事,分析麽经所建构的历史、文化的面貌和特点,剖析麽经与壮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本书是黄檗文库“走进黄檗”黄檗五部曲之五,全书通过对中国9省市50余处黄檗道场、黄檗文物文化遗存的田野调查,用丰富的物证展示黄檗千年的文化根基,全书分为黄檗法乳、黄檗记忆、黄檗踪迹三大部分,通过充分挖掘黄檗文化与古代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中的人物、山川、禅林等的文化关联,在历史的际遇离合中,触摸黄檗文化萌生、发展以及成长的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本书是首部通史式的“岭南禅宗史”,它从地方史和禅宗史的叠合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岭南禅宗的产生、传播、发展、演变的历史,重点考察了岭南佛教史与禅宗史、禅宗与禅学的关系、禅僧的活动、唐五代和明末清初两个高潮时期等。就作为历史运动的禅宗而言,可说高僧大德是主体,思想是灵魂,著述是载体,寺庙是道场,环境是助力,本书对这些环节
系列介绍: 宗教学关键词系列旨在通过对宗教学理论基本范畴的辨析,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石。系列中每册介绍一个理论范畴,具体包括此范畴的基本内容、起源、发展历程,相关的代表人物、学派及其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学科分支和研究现状,包括未来的研究拓展方向等,并附有与此范畴相关的重要的中外参考文献。 本系列第一辑共
本套书共四册,包括:张中三书、天方正学、刘介外书、经学系传谱。
佛教密宗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印度正式传入中国,因玄宗到德宗皇帝的尊崇,迅速达到全盛阶段,并由日僧空海传至日本,称作东密,成为日本佛教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中土密宗经唐武宗灭佛后,逐渐衰落乃至不传,近代乃由日本回传中国。本书稿为唐代密宗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一行、不空与惠果的个人年谱和传记的合编。年谱部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