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国乐-----中国传统音乐赏析》从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角度出发,以经典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将乐理知识、音乐史、音乐作品分析、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融汇其中,列举的音乐作品从易到难,以较贴近、符合音乐欣赏的规律和方法,为音乐欣赏者提供一条便捷途径。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学
第一章:于安澜其人其学。通过对其家世、家庭的梳理,探讨其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背景、基础,重点关注其学术交游情况。第二章:于安澜画学文献编纂与画学体系建构研究。尤其对《画论丛刊》《画史丛书》《画品丛书》三部著作所建构的现代中国画学学科体系予以高度关注。第三章:着眼于于安澜书画篆刻艺术研究。主要考察了他在诗、书、画、印等方
提到艺术品,我们往往认为它们是被静态摆放的,但艺术品在成名前往往有着非凡的流浪之旅——常常伴随着神秘与历险,它们或许被盗窃、掠夺、成为遗产中的被争夺之物,有的甚至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革。 本书以时间轴串联,带领读者踏上诸如《阿诺菲尼的婚礼》《镜前的维纳斯》等世界名作的流浪历险之旅。在这趟颠沛流离的旅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
李朴园(1901-1956)是杭州国立艺专时期重要的艺术史论家、戏剧家、艺术评论家、编辑家,杭州艺专建校元老之一。本书对李朴园的艺术理论成果及创作与评论成果,进行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结合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文化的语境,对李朴园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戏剧理论及艺术活动论成果进行深入细致探讨,揭示李朴园在中国现
尤伯鑫,上海市越剧院原院长。作者长期供职于上海越剧院(曾在艺术研究室工作,后任党总支书记、院长),多年来就袁雪芬“新越剧”实践、四大经典剧目创作、艺术家表演艺术成就、男女合演及青年演员培养等课题进行探讨、总结和研究,写成一批文章发表于中央和省市一级报刊。本书为作者多年撰写的越剧艺术评论与越剧艺术家艺坛生涯回忆文章的结集
陈瑜,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在研究生学术能力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开展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和电影史研究成为制约电影学专业水平的关键问题。本教材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之一,依托《影视论文写作与规范》,通过精选当代中国活跃于电影研究学术 舞台的专家学者的名篇佳作,通过“作者自述”和“专
《十四家川派新人传薪古琴传谱精选》实选川派著名前辈古琴家及当今成就宏博的中青年古琴家之演奏、传播、教学精曲,共十四人,三十操。此三十操琴曲均源自前世先贤遗训之作,包括清《稚云琴谱》(1849)、清《荻灰馆琴》(1853)、清《百瓶斋琴谱》(1856)、民国《沙堰琴编》(1942—1948)等,体现的是传承规律、宗源与再
长江流域剪纸是在长江流域广大农村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最具有本土文化代表性的非物质遗产。长江流域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藏。从青藏、云贵、巴蜀到荆湘、赣皖和吴越,长江流域不少地区的剪纸已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江流域剪纸在
《中国艺术设计年鉴2024-2025》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主要收录美术作品、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新媒体创作和学术理论研究六个方向的作品与研究论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良好效果。本书旨在展示我国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当代艺术设计界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艺术设计类文献图书,其承载着中国设计创作优秀艺术作品的历史,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