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现代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提出了生态农田的基本概念、边界及特点,介绍了其中的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技术。从养分、水分、病虫害、杂草等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农田的管理技术和综合增产技术,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探讨了生态农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介绍了生态农田的经营模式、发展策略及推
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是一门根据生物地球化学基本原理,研究农业生物体中微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的创新学科。本书共六章,前三章介绍农业生物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第四、五、六章介绍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应用与发展。全书重点阐述了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及原理;系统介绍了学科创建的学术背景和科研历程,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
本书为李季伦教授科研团队的论文选集,记录了他们多年来根据国家需求,努力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研历程和成果。全书收录了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115篇,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生物固氮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发及生物合成调控研究,真菌毒素及生物能源研究,趋磁细菌生理特性及磁小体应用研究。论文选集不仅展现了李季伦教授
本书针对再生水农业利用生物安全性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及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位点再生水中病原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及蓝藻毒素基因种类与丰度变化情况。介绍了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对土壤-作物系统中病原菌丰度变化以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的影响、根组织和果实中病原菌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再生水灌溉根际土壤病原菌及抗生素抗性基
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以及过量施用无机氮肥是制约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有机无机肥配施成为改盐增肥研究的热点。本书以氮素转化为主线,揭示河套灌区盐渍化玉米农田有机无机氮配施增产减排机理。通过室内矿化试验,明确了有机无机氮配施在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氮素矿化规律。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轻、中度盐渍化农田玉米产量
本书基于政府、企业与农户的经济行为视角,围绕“农业生态补偿及其绩效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生态补偿”“怎样提升农业生态补偿绩效”“如何评价农业生态补偿绩效”这四个逻辑层次构建分析框架,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深入开展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下的农业生态补偿绩效研究:分析农业生态补偿及其绩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释政
本书基于Patsnap专利数据库中的专利数据,深入探究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在此期间的演化特征及其内在机制。本书的主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立了一套基于专利IPC代码的农业生物技术专利检索和可靠性检验方法;第二部分构建了各个阶段的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对各个阶段创新合作网络的规模和结构指标进行定量解
本书试图弥补现有研究鲜有从农地产权结构细分的角度分析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的缺陷,根据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变迁的过程,将农地产权结构划分为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在理论上构建农地产权结构的动态演进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的机制框架,并实证检验农地产权结构通过农地长期投资、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以此
《生态梯田建设与水土保持》基于对我国梯田的形成与分布、梯田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梯田的类型与规划工作的梳理论述,重点探究典型梯田的发展及保护工作、生态梯田建设对水土保持的促进作用、水土保持的工程技术、水土保持的植被措施、生态梯田水土保持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体系及其技术实践应用、生态梯田的水土保持效益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和社经济间存在着众多错综复杂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的交换。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中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壤硬化、农业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系统的生产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目前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中农业生产问题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能值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本书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