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为世界知名的苏联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的作品集,共八卷。文集附卷收入署名为梅德维杰夫和沃洛申诺夫等的部分作品,两人为巴赫金的朋友、学术研究伙伴,被称作巴赫金小组,其著作反映出巴赫金等人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与巴赫金早期的思想一脉相承。本书为附卷一,收入其《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学术
本卷收入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与友人书简及世界文学研究所学术会议速记等内容,集中探讨了狂欢理论和民间诙谐文化问题。巴赫金既考察了拉伯雷小说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历史功能,又深入到作品内部结构的诗学研究,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整体的研究。本卷以深邃独特的视角,向读者阐释了巴赫金
本卷收入《论人文科学的哲学基础》《言语体裁问题》《文本问题》《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复调性》等二十余篇文章及笔记。图书围绕言语体裁问题、文本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展开讨论,主要呈现了巴赫金对于文学、哲学及美学问题的诸多思考。在阐发自己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见解的过程中,巴赫金探讨了拉伯雷、果戈里、福楼拜、莎士比亚
沈鹏先生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首批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沈鹏先生长年从事美术出版工作,同时撰写评论。40岁以后,他开始投入诗词、书法创作。本书收录沈鹏先生2019至2023年诗词80余首。散文、题跋、札记、序言等20余篇。集中体现了沈鹏先生晚年的所思所想,文笔内容涉及国内外时政、社会百态、书法
二十世纪前期,对中亚的关注和研究对汉学至关重要,而汉学中心从欧洲转往美国时,哈佛燕京学社对哈佛和北美汉学的发展举足轻重,这为作者提供了挖掘哈佛燕京学社与欧美国汉学家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的契机,也构成了这部学术随笔的中心线索。集中内容涉及哈佛燕京学早年的历史、中亚学和汉学学术史研究、二十世纪前期人文学术的开放和交流带来的东
本书收录了数篇好看动人的故事,每篇故事均围绕“命定之选”的主题展开。“命定之选”是天生就有优势的人,他或许天生好运,或许天赋异禀,但其人生也非一帆风顺。而与之相对的普通人也不一定注定平庸。作者用轻松诙谐的文笔、立体的人设、丰富的想象力讲述了不同性格的“命定之选”与其他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普通人的纠葛故事,在跌宕起伏的剧
《思想地震》汇集的是柄谷行人19952015年的11个演讲。篇目由作者精心挑选,包括《地震与康德》《现代文学的终结》《日本精神分析再思考》《山人与山姥》等,涉及哲学、文学、民俗学、建筑等不同领域,囊括现代文学的终结、民族主义、地缘政治、城市规划等丰富话题。本书所收演讲代表柄谷行人近年来对诸多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议题的思考成
本书收录了著者退休后所写的33篇文章,内容包括教育拾遗、生活随笔和往昔回忆3个篇章,反映了作者对老年生活和老年人生的思考;探讨了高校离退休教师的老年生活、老年心理和健康等诸多话题;同时记录了作者在复旦大学老教授协会(退教协)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及对人生、社会的一些思索。书中还收入了作者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过程
本书共分为五卷,内容包括: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奠立;王国维、陈寅恪与吴宓;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陈寅恪的阐释学;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等。
本书是梁漱溟晚年寓居时期与小友陈维志的部分谈话集录,由陈维志根据个人笔记和回忆整理而成。全书以八个章节记录了1970-1976年间梁漱溟对陈维志的部分谈话内容。这些谈话多简短而零散,但涉及广泛,包括自我认识、治学与著作情况、哲学与宗教、人物评价与回忆、东西文化与历史的比较、对社会与政治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健康与养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