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系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项目,第八卷收录傣族经典《红灯记》《笑针姬》。原文采用四色影印,附汉语译文。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这批历史文献是中华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史的实物见证,积淀着云南各族人民最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于恢复和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藏族与周边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因历史上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互动往来、互嵌共生,早已结成了兄弟般的情谊,他们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更彰显了一种高原兄弟民族的和合之美。本书在对这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中,揭示他们因互动往来而滋生的兄弟般的情感,研究他们在居住、生计、生活、
《客嘎巴古籍集萃(上下册)》为青海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中心项目图书,由青海玉树教育工作者夏西·罗松闹布收集整理。本书稿分上下2卷,主要以出生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境内两位学者在18世纪所撰写的2部传记为主轴,记述了18世纪中叶玉树的民俗风情、语言文化、山水文化、自然生态等地方风物。(内容包括两位大德的传记和古藏文长卷版式煨
广府民系的概念形成已久,系统论述的专著较少,本书是第一部专论广府民系的著作。作者根据人类学和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在广府民系发生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基础上,阐述广府民系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分析了广府民系的体质人类学特点,继而按照民系划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述广府民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
本书是一本以区域民族史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著作,写作目的是为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多族群杂居区域内的族群认同建构研究增添一个学术个案。本书主要从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出发,相对系统地对宋代,特别是明清以来广西东部文化族群认同建构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梳理广西东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文化族群认同建构的核心要素
现主要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具有古老的历史。裕固族先民由明代关西八卫破散、后被明政府安置在祁连山,最终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体特性的少数民族。文集收录31篇论文,内容包括“裕固族历史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民俗研究”、“裕固族史料文献研究”三个方面,对裕固族的历史文化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内容包
本书以广东省连南县“北粤村”为田野点,选取了唐姓、房姓的2个宗族作为研究对象,对排瑶宗族的形成原因、结构功能、变迁形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在本书中,宗族既是一种研究对象也是一种研究视角。作为研究对象,本书试图通过对排瑶宗族的形成原因、结构特征、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展示出一个不同于汉人社会的宗族形态。同时,本书还探讨
本书作者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历史学领域的诸问题,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书收入论文和文章17篇,是作者在蒙古史、元史研究方面多年来的主要成果。
本书是首部全面、系统勾勒和呈现康区整体历史面貌的通史著作。基于康区历史基本脉络及特点,分“古代卷”“近代卷”两册。康区又称“康藏”,是藏族传统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该区域地处横断山区,是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云贵高原的重要连接地带,既是藏族同西南各民族密切接触交往的地区,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经营和治理西藏地方的通道和关键区域
本书包括国家治理视角下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开发和国家治理视角下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两编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明清时期王朝国家在壮族地区实施开发的基础与条件;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与王朝国家在壮族地区的政治管理;明清时期王朝国家主导下的壮族地区的经济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