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构建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建立了静态经济学。
经济学上的规律是用陈述性的语句来表达某种倾向,而并非是通过命令性的语言来说明道德上的问题。所谓的经济规律和推论性的事实,都不过是一部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资料而已。
对一个社会来说,它的经济状况总是经常变化的,对每个时代的人来说,人们总是会从自己特定的立场出发来考虑问题。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欧洲的国家,或者是美国,经济学都比之前要更盛行一些。不过,所有这些现状都只是说明,经济学是一门缓慢向前发展的学科。在当代最有价值的那些经济学著作中,有些内容乍看起来跟之前的理论有矛盾之处,不过随着研究的进行,这些著作中的那些不完善之处会渐渐被修正。我们就可以发现,经济学中一贯的原则理论并没有发生改变。新学说不仅是旧学说的补充说明,而且还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进步,甚至还对某些方面进行了修正,有时会因为研究重点的改变而使旧的理论有了新的意义,不过很少将旧学说推倒重来。
根据我们这个时代的著作,再联系到现实中新出现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对旧学说进行新的解释。本书第一卷会对这本书涉及的范围以及写作目的进行说明;在第一卷的最后,还会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与之有关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一个概述。根据英国传统的理解方式,经济学的职能可以被认为是,对经济事实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从已经获得的知识中来判定各种原因所能造成的结果。我们认为,经济学上的规律是用陈述性的语句来表达某种倾向,而并非是通过命令性的语言来说明道德上的问题。所谓的经济规律和推论性的事实,都不过是一部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资料而已。
对经济学家来说,他们必须将道德的力量考虑在内。曾经确实想过以“经济人”的活动为主要对象,成立一门抽象经济学。所谓“经济人”指纯粹为利益而活,不受道德影响的人。这种想法并没有实现,甚至没有真正地试行过。这是因为,所谓纯粹的“经济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不可能单纯为利益而活,他有家庭,有感情,有思想,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不过,因为他的动机总是被认为含有家庭的因素,所以也可以认为这其中还包括别的其他利人性动机。这种说法好像并没有什么道理,我们在这本书里将个人的正常行为都看做是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在某些环境下的必然行为。我们对起作用的规律并没有重视,虽然规律的作用都是对人有好处的,不过在这本书里却没有这样的打算。本书的特点在于,我们重视对连续性原理的各种应用。
有关这个原理,不但可以被应用到有关动机的道德特性上(个人在做选择时,都会受到这种特性的影响),而且可以被应用到人民对目标进行追求时的努力和奋斗中。如此一来,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下面的事实:城里人的活动,是一种基于精明和长远的算计,通过努力和才能来进行,相对于既没有动力又没有意志力的一般人的活动,在连续的程度上是存在区别的。像那种正常性的节俭行为,为了获得报酬而努力工作,或者是找到最划算的市场,又或者是为自己和弟子们留心最好的职业,这些行为都是同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特定成员有关系的。不过,当了解这点时,正常价值的理论就可以被应用到非经营性的活动中了。当然,相对于商人或者银行家的行为来说,这种活动又没有那么精确。
正常的行为同暂时看来不正常的行为比起来,似乎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同样的道理,正常价值同所谓的“现在的”“市场的”以及“偶然性的”价值比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不正常的价值只是因为偶然因素产生的,而正常价值则是一般情况下的正常结果。不过,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因为连续程度的不同而结合在了一起。联想到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变化,当时我们认为可能是正常价值的情况,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表现罢了。从一年的历史情况来看所谓的正常价值,如果从整个世纪的历史出发来考虑,只在当时存在价值而已。这是由时间的连续性造成的,而时间也总是每一种经济难题产生的原因。对大自然来说,时间并没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但因为一些不经意的原因,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对一种问题来说是短期的情况,对另一种问题来说却是长期的。
比如说地租和资本的利息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很大一部分是要靠我们内心对时间的长短看法来定的。一样东西,在被看做是自由流动性的资本或者是新投资的利息时,是很恰当的,但如果被当做是旧投资中的一种地租,那就更适合了。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区别,它们是可以结合起来的。即使是土地的地租,也不能被看做是完全独立的存在,而应该被作为是某种类别中很重要的事物。诚然,地租有自己的特征,而且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际中的观点来看,这种特征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自身跟他使用的工具相比,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牺牲形成的供给和需求各有各的特征,而且同有形货物是不同的,不过,这些都是人类付出劳动得来的成果。劳动的价值理论同产品的价值理论是不可分割的,这两者好像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部分。虽然在细节上有一些不同,但只要经过认真研究,可以得知,它们之间的区别都是程度上的,而非性质上的。就好像鸟类和兽类之间的区别一样,它们虽然外表看起来十分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供需平衡理论是分配和交换理论中的一个贯穿始终的理论。
这样的连续性原理还可以被应用到名词的使用中。有人曾做过这样一种尝试,将经济性商品按照明确的种类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对货物做出很多简明的命题,用来满足经济学家在逻辑上的追求,和普通人对那些看起来很深奥但是又很好理解的理论的嗜好。然而,这种尝试因为没有对大自然做出划分,造成了很大的缺陷。越是简单和绝对的经济学说,假如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它指出的界限,那么将它应用到实际中会带来很大的混乱。在现实生活里,资本和非资本之间,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之间,生产和非生产的劳动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区别。
近代以来的一切经济思想派别,关于发展的连续概念方面,都是相同的。不管对这些派别产生的影响是在何种范围内,比如像赫伯特·斯宾塞在著作中提到的生物学方面的影响,或者像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以及欧洲大陆和一些别的国家的伦理历史研究的对历史和哲学的影响。生物学、历史和哲学都对本书中说明的观点产生了实质上的影响。不过这些观点在表面上看来受数学的影响最大,比如古尔诺在《财富理论中数学原理的研究》中的观点。看古尔诺的书时,我们需要面对这样一个困难——经济学中的问题,其中的关系不能被看做是连续的因果关系,比如说乙由甲决定、丙由乙决定等等,而是将它们看做是相互作用的。大自然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如果用简单的方法来研究它,注定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
在古尔诺和屠能的影响下,我开始对一些问题重视起来:不管是在精神世界还是在物质世界,我们对自然界的观察,跟增加量的关系要比跟总量的关系大一些。特别是在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一个连续函数的情况下,在稳定的环境中,商品的边际增加量同它的生产费用增加量是相互对应的。没有数学符号和图表的帮助,要想明白这种连续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图表的使用并不需要特别的知识,图表相比于数学符号来说,可以将经济生活的情况表达得更加正确和明白。在本书里并没有使用符号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可以省掉的。不过经验告诉我们,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对很多重要的原理理解得更加清楚。
当我们了解了图表的应用方法后,就不愿意再使用别的方法去解决很多纯理论性的问题了。
在经济问题上,纯粹的数学方法所起到的作用,相当于将一个人思想中的一部分快速、简洁、正确地记录下来,以供自己日后使用,并且使人相信他所作的结论是在有充分前提的条件下得出的。但在必须使用很多符号来解释经济问题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当然除了作者本人以外。古尔诺通过使用数学上的方法,为自己的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很多人都从对他的研究学习中有所收获。但将经济学说同那些枯燥冗长的数学符号相联系之后,是否可以吸引人来阅读,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不过,在对数学语言的应用中,已经证明了我的观点。
马歇尔,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袁星岳,经济学硕士,任职于经济学专业媒体,曾在相关主流报刊发表多篇经济学论文,文字独到,见解深刻。
第一卷导言
第一章绪论/002
第二章经济学的实质/009
第三章经济规律/021
第四章经济研究的目的与课题/028
第二卷基本概念
第一章绪论/038
第二章财富/041
第三章生产、消费、劳动和必需品/050
第四章收入与资本/055
第三卷论需求及其满足
第一章绪论/064
第二章欲望与活动/065
第三章消费者需求的等级/069
第四章需求弹性/074
第五章一种物品不同用途的选择/084
第六章价值与效用/086
第四卷生产要素
第一章绪论/094
第二章土地的肥力/099
第三章人口的增长/122
第四章人口的健康与强壮/134
第五章工业训练/140
第六章财富的增长/151
第七章工业组织/167
第八章分工及机械的影响/174
第九章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182
第十章大规模生产/187
第十一章企业管理/197
第十二章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209
第五卷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第一章论市场/214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217
第三章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219
第四章资金的投放与分配/240
第五章各种需求与供给/246
第六章混合企业各部门应分担的费用/253
第七章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258
第八章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的关系/267
第九章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276
第十章从报酬递增规律看需求和供给的均衡/288
第十一章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292
第十二章垄断理论/296
第六卷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章分配概论/306
第二章劳动工资/332
第三章资本的利息/355
第四章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362
第五章地租/381
第六章土地租佃/386
第七章分配总论/399
第八章进步对价值的一般影响/401
第九章进步和生活程度的关系/415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有两种存在是形成它的主要力量,一个是宗教,另一个就是经济。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财富,它还研究人。经济学所涉及的对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务,是和我们衣食住行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
经济学虽说是一门研究物质财富的学科,但它更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谋生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结果决定的。除此之外,能够对性格产生影响的,就只有人的宗教信仰了。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非宗教和经济的力量居主导地位的情况。但是宗教和经济的力量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的舞台,就整个历史的情况来看,宗教和经济两者的力量比其他因素加起来都重要得多。
单就宗教和经济两者相比较,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显得无孔不入。一个人从自立起,他头脑里想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和生存有关的问题。为了生存而展开的种种思考,和老板以及同事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东西总结起来,就能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影响性格的因素中,一个人所赚的钱的多少,一点不比他赚钱的方式所产生的作用小。对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说,极端贫困的环境会严重影响他们才能的发挥,不管是在宗教,还是在感情方面都是如此。他们感受不到什么叫安稳,没有机会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对温馨的家庭氛围也只能望洋兴叹,而宗教的意义也无法被他们获知。因为贫困,这些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都会出现缺陷。
虽然贫穷不会必然带来祸患,但总体来说,“穷人的祸根是他们的贫困”。我们现在研究贫困,就是为了研究很多人之所以平庸的根源。
2.经济学与贫困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制度的存在是合理的,这种观点也被当时的奴隶所接受。自基督教产生以来,它的教义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直到近年,随着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这种教义的内涵才被人们完全理解。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所谓的“下等人”是不是天生就该如此,难道他们注定了一生下来就要辛勤地劳动、付出,然后却一无所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却成为了别人幸福生活的来源。
工业革命以来的事实证明,贫困是造成愚昧的原因之一。随着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这种局面是可以解决的。机器的使用,将工人从沉重的工作负荷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他们开始有精力去学习文化知识。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一些好的方针政策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施行。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技术类劳动者的数量迅速增多。他们的数量日益超过了纯粹靠体力生存的工人的数量,他们的属性已经不能再用“下等人”这个词语来定义了,他们很多人已经过上了比以前上流社会的人更加舒适的生活。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一个深刻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人是否生来就是平等的?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来分配这个世界的财富,而不是让一部分人承受贫穷的煎熬和劳动的枯燥?社会越发展,这个问题越凸显。
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经济学家不能完全回答。这一部分要靠人本性中的道德力量和政治素质来解决;另一部分,经济学范围内的推论和证明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这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学流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