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主题,从“治国”与“治党”的关系讲起,首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根据国情和党情强调“治党务必从严”,研究反腐败斗争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两场斗争经验,并回答了“在我们的体制下能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重大问题。其次指出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从严治吏,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中央最高领导层的建设。最后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和价值观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联系起来,落到“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上。即要“以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为重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李君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现为中直机关侨联主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主持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著有数十部著作,发表数百篇论文,多部著作和论文获国家级奖项。
一、治国必先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多年来,我们都是这样说。十八大以来,我们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治党作为治国的“先手棋”来下,对党内的消极腐败因素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深得党心民心。
(一)治国和治党/
(二)治国理政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使命/
(三)为什么治国必须先治党?/
二、治党务必从严/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现在,我们党又在十八大后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秉承“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启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轮子。在形成和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时,又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这一战略布局。这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切切实实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今天和今后我们的党建任务,就是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全面从严治党。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
(二)十八大关于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三)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
把握/
三、反腐倡廉和密切党群关系的两场斗争/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靠的是行动,而不是宣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大特点,就是:行动。党中央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在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过程中,一手抓反腐斗争,一手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惩治和教育两手一起抓,既整肃了党的队伍和党风,又在群众中树立了党的新形象。可以说,这是全党扶正祛邪的两场斗争,在党内外、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一)雷厉风行的反腐败斗争/
(二)大张旗鼓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四、在我们的体制下能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说了多年,党的十八大后成为现实,大获好评。对于这一变化,有人担心能不能坚持下去,有人认为从严治党这些做法在强势领导下能够做到,但没有制度保证,难以持续。这种种担忧和想法,是需要研究和回答的。
(一)在自我监督中从严治党/
(二)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
(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五、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
我们讲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不等于没有“重点”。全面从严治党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因此,“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这是习近平同志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观点。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以干部的“三严三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三)以干部的选贤任能、严格管理和监督问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以干部能上能下破除“官本位”/
六、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中央领导层的建设/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思想的过程中,有一个最突出的亮点,那就是严于自律,从自己做起。抓党建首先抓中央领导层,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特点,也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能够落到实地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保证。
(一)从邓小平的“政治交代”讲起/
(二)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三)严于律己,制定约束自己的“八项规定”/
七、以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为重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从严治吏的重要目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选好用好管理好干部,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问题,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特别是权力观建设。
(一)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共产党人价值追求/
(二)“圈子文化”不是共产党人的文化/
(三)关键在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共产党人
权力观/
八、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从严治党,不仅要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要能够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对于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要领导好这一“伟大事业”,就要推进“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之所以说今天的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是因为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这一提法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来的。参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这样,在中国共产党今天的话语系统中,就出现了两个“伟大”。一个是“伟大事业”,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另一个是“伟大工程”,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两个“伟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伟大事业”离不开“伟大工程”,“伟大工程”必须围绕和服务于“伟大事业”。
我们党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作为“伟大工程”的党的建设,在民主革命的时候,毛泽东就把它列为保证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2版,第3卷,10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为要领导,就要加强自身建设。毛泽东深刻地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选集》,2版,第4卷,1357页。因此,党的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来讲,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以抓一阵放一阵的事情,而是要常抓不怠、常抓不懈的大事。
在党成为执政党之际和之后,毛泽东更重视党的建设。他在进城之前,就担心党在新的考验面前能不能顺利过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已经发出了“两个务必”的警告,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参见上书,1438~1439页。但是实践告诉我们,执政党建设的难度要比没有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的建设更难。改革开放以来,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21世纪,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的起点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江泽民同志还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改变,强调在今天的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特别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党从掌握政权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党的建设问题的重要性、严峻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是清醒地意识到,党在今天一方面要长期执政,另一方面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对外开放,这样,有的党员干部就会在“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下,背离党的根本宗旨,违背党的基本规矩,以权谋私,胡作非为,甚至贪赃枉法,走向腐败。所以,加强执政党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极其艰巨的任务。
这叫什么?就叫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