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恰同学少年》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整合各地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资源,选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力求对教学有比较直接的支撑作用。案例语言朴实、严谨,同时又力求生动、活泼,体现可读性。此次案例编写过程中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充分借鉴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是推动教材建设的有益尝试。
导言
理想信念篇
1—1 毛泽东:立志改造中国和世界
1—2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3 刘少奇:思想转变的曲折过程
1—4 邓小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油印博士”
1—5 陈云:不惧铁窗和杀头
1—6 彭德怀:君子怀德信念笃
1—7 刘伯承:仗剑拯民于水火
1—8 贺龙:找到共产党,革命才有办法
1—9 陈毅:入党前的三次思想动荡
1—10 罗荣桓:从“科学救国”到投笔从戎
1—11 徐向前:弃笔从戎投奔黄埔
1—12 叶剑英: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
爱国情怀篇
2—1 毛泽东: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2—2 毛泽东:舍小家为大家
2—3 周恩来:誓做中华的主人
2—4 刘少奇:“刘卫黄”的来历
2—5 朱德:早年的爱国主义熏陶
2—6 任弼时:凡人宜有爱国心
2—7 陈云:声援“五四”的童子军
2—8 彭德怀:在湘军中组织“救贫会”
2—9 贺龙:善恶是非铮骨气
2—10 陈毅:一路怒激爱国志
2—11 聂荣臻:争国权以救危亡
2—12 叶剑英:上下求索救国路
修学储能篇
3—1 毛泽东:勤学苦读,博览群书
3—2 毛泽东:善于思考,学习有法
3—3 刘少奇:雅号“刘九书柜”
3—4 邓小平:聪颖好学的巴蜀少年
3—5 陈云:奋发有为的小学徒
3—6 彭德怀:勤学不辍苦读书
3—7 刘伯承:勤读善思求学路
3—8 贺龙:从砸木牌位到刻苦求学
3—9 徐向前:坎坷求学之路
3—10 聂荣臻:面壁读书图破壁
磨砺意志篇
4—1 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4—2 毛泽东:“行乞”游学读无字之书
4—3 刘少奇:赴俄留学的惊险之旅
4—4 周恩来:以大志向战胜心理挫折
4—5 朱德:苦难的童年
4—6 任弼时:勤奋自立敬业奉献
4—7 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的艰难岁月
4—8 彭德怀:伸张正义斗官商
4—9 刘伯承:独眼“军神”美名传
4—10 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
4—11 聂荣臻:百折不挠坚持真理
4—12 叶剑英:云南习武戎马一生
友爱亲情篇
5—1 毛泽东: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人民服务吗?
5—2 毛泽东: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
5—3 毛泽东和杨开慧: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5—4 刘少奇:与何叔衡的忘年交
5—5 周恩来和邓颖超:革命伴侣结同心
5—6 朱德:与蔡锷的师友情
5—7 任弼时和陈琮英:“指腹为婚”真爱情
5—8 陈云:苦难之中的真情
5—9 彭德怀:勤劳坚韧释孝行.
5—10 贺龙:铁汉也柔情
5—11 陈毅:交友之道贵在“志”
5—12 罗荣桓:言传身教的党代表
结束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