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统计学》内容编排是按照医疗保险研究的流程,以研究设计作为起点,选择了与医疗保险科研及实际应用较为密切的统计学内容。内容包括绪论、医疗保险研究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抽样误差与抽样分布、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包括简单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等)、相关分析(包括简单相关、复相关、偏相关和典型相关等)、非参数统计、Logistic回归、生命统计、生存分析、常用综合评价、常用统计预测方法、统计图表、医疗保险统计报表体系以及计算机数据管理与分析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第一章
绪论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交流日益加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与方法不断增加,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涉及大量的数字信息资料。人们要想去分析、挖掘和利用医疗保险数字信息资料,为医疗保险政策、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就要对医疗保险信息的变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然而,事物的变化现象有必然和偶然之分,且常常是偶然性(不确定性)掩盖了必然性,妨碍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地从表面纷繁杂乱的不确定性现象中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正是统计学(statistics)所面临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统计学发展简史
“统计”一词由来已久,其涵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拉丁语“state”的意思是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在原始社会里,人类最初的一般计数活动,已经蕴藏着统计萌芽。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为了对内统治和对外战争,需要征兵征税,开始了人口、土地和财产及世袭领地的统计工作。进入封建社会,统计工作已初具规模,一些君主和开明的政客日益认识到统计对于治国强邦的重要作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交通、航运、贸易日益发达,国际市场逐步形成,政府不仅需要有人口、土地、财富、赋税和军事等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各企业主、商人为了经营管理也需要统计,统计逐步扩展到了工业、农业、商业、银行、保险、邮电、海关等部门,并出现了专业性统计组织和研究机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各行各业统计实践的发展,客观上各专业领域要求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进一步指导实践。欧洲开始出现一些统计理论著作,统计学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