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柏格森以哲学家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像尼采一样,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他的文采斐然的著作直接影响了普鲁斯特。《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生命的真谛》选取其代表作品《创造进化论》《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等书的片断,读者既可了解柏格森的思想精华,又可欣赏他才气横溢的优美文笔。
第一辑 创造进化论
生命的绵延
生命的进化
智能与本能
生命与意识
生命何所为
思维的摄影机机制
第二辑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
义务的来源
社会自我与个体自我
个人与社会
良知的裁决即社会的裁决
履行义务乃为一种习惯
对义务的抗拒
两种道德态度
道德先锋的感染力
两种力量
论正义
本能与智能
进化的方向与群体生活的两种形式
生命的动力
生命的意外遭遇——论偶然
恐惧、巫术与宗教
宗教是对死亡的对抗
原始人有哲学吗?
原始社会与禁忌
巫术与科学
论灵魂的解放
第三辑 时间与自由意志
心理状态的强烈程度
意识状态的多样性与绵延的思想
意识状态的组织及自由意志
第四辑 物质与记忆
新事源于意识
犹如折射的知觉过程
知觉与情感的差异
记忆的两种形式
关于一般认知:“记忆一形象”与运动
纯粹记忆
记忆何所居
细说联想理论
论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存在真实的运动
第五辑 笑
笑与喜剧性概说——形式与动作的喜剧性
情境和语言中的喜剧性
性格的喜剧性以及笑的本质
第六辑 杂集选
战争的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昨天和今天——总体上的展望
谈谈法国哲学和法国精神
论礼貌
关于加布里尔·塔尔德的讲话
何谓自由
论“灵魂不朽”
给威廉·詹姆斯的三封信
致斯特朗
给法郎士·阿鲍齐特的两封信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绵延在所有存在中,我们最确定、最了解的莫过于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对于其他事物的认识或许都是外在的、肤浅的,而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却显得内在而深刻。那么,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我们这里所说的“存在”究竟被赋予了怎样的内涵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一部著作中曾经有过提及和阐述。
首先我发现,我总是处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
我时寒时暖,或喜或悲;我有时为工作忙忙碌碌,有时又干脆什么都不做;我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也会驻足思考一些其他的事情。知觉、感受、意志、想法,它们将我的存在分割成一个个部分,而我的生活也因为它们的依次更替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于是,我整个存在便处于无休止的变化之中。可这么说还是有些牵强,因为变化之剧烈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