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炎、何宁、娄斌编著的《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工后沉降控制成套技术》分十个章节,对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介绍。第一章为概论,第二章为软土特性及与加固方法的关系,第三章为5种加固方法的效果分析,第四章为5种加固方法的效果比较,第五章为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第六章为新型排水材料的应用,第七章为新材料的工程技术标准,第八章为软基加固设计新方法,第九章为需进一步解决与研究的问题,第十章为控制工后沉降研究中的发现与创新。《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工后沉降控制成套技术》可供从事高速公路勘探、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娄炎、何宁、娄斌编著的《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工后沉降控制成套技术》围绕“实践第一”、“理论来源实践”这根红线,在土力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着重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公路建设者具有很实用的参考价值。同时,全书从土性特征研究、到加固全过程监测、再到加固效果分析评价,都提供了大量、翔实、完整的实测数据,除充分展现现场研究成果外,也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与数据,为高校、科研、设计、施工、管理诸方面人员进一步对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进行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程范例和理论研究所需的验证资料。
娄炎,1944年生,山东安丘人。1967年华东水利学院本科毕业,1981年岩土工程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教授级高工,博导,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交通部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等。在岩土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施工工作四十多年。在“软土特性与软土地基改良”的研究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国内、外第一本全面阐述“真空排水预压法加固软土技术”的专著,极大地推动、引领了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主编《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深厚软基沉降控制技术》,合著《排水固结加固软基技术指南》等。获国家、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1999年获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1993年10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产学研先进工作者。至今仍在软基加固领域的第一线,为软基加固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工作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高速公路工后沉降控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高速公路工后沉降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三节 高速公路工后沉降控制大型现场试验研究 第四节 杭州湾南岸接线高速公路大型现场试验研究概况第二章 软土特性及与加固方法的关系 第一节 加固前的详勘内容与主要成果 第二节 软土路段土性特征分析 第三节 软土特征指标的统计关系 第四节 软基加固方法与土性特征关系的分析 第五节 取土质量的控制第三章 5种加固方法的效果分析 第一节 堆载预压法加固深厚软基的效果分析 第二节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深厚软基的效果分析 第三节 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桥头深厚软基的效果与分析 第四节 管桩复合地基加固桥头深厚软基的效果分析 第五节 联合桩复合地基加固桥头深厚软基的效果分析 第六节 通车后路基工后沉降分析第四章 5种加固方法的效果比较 第一节 堆载预压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效果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管桩与CFG桩加固桥头深厚软基效果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管桩、CFG桩、联合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预压方法与刚性桩复合地基法加固软基的综合比较 第五节 预应力薄壁管桩与CFG桩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第五章 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 第一节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中加荷速率的控制 第二节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对真空预压加固中沉降稳定标准的讨论 第四节 软基施工中若干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第五节 预压处理段路基的沉降补方系数 第六节 预压加固中固结系数的变化及分析 第七节 CFG桩成桩过程对桩间软土的影响第六章 新型排水材料的应用 第一节 软基加固中应用的新型垂直排水通道——钢丝透水软管 第二节 可测深排水板在预压加固中的应用 第三节 软基加固中应用的高性能排水板 第四节 F型板与C型板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中的比较 第五节 钢丝透水软管与C型板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中的比较第七章 新材料的工程技术标准 第一节 排水板滤膜标准与国产长丝滤膜研究 第二节 可测深排水板的测深误差标准及检测方法 第三节 真空预压加固中使用的密封膜标准第八章 软基加固设计新方法 第一节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简约设计方法 第二节 预压地基中止加固的综合判定法 第三节 基于时间对应的沉降速率法 第四节 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法的讨论第九章 需进一步解决与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 有关预压路段 第二节 刚性桩复合地基路段 第三节 研究刚性桩段与预压段的衔接过渡技术 第四节 监测手段的改进第十章 控制工后沉降研究中的发现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