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也是同名丛书系列的第一部。书中主要研究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之间的关系,其中既要考察20世纪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也要探讨这些变化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以及一定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对大国关系形成的反作用。
徐蓝,l947年11月生于北京,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曾任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执行局委员,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编写组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出版专著5部(独著2部)、教材5部(主编l部)、译著3部(独译l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励。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编者的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徐 蓝】第一次大战前后日本对外扩张与东亚格局之变动——以华盛顿体系为中心的考察【史桂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对法政策及其国际政治影响【刘作奎】论两次大战之间英国海军重拾“两强标准”的失败【耿 志】夺取战后贸易秩序制定权的斗争——1943年英国“大胆战略”的形成与实施【徐轶杰】中国与1944年国际通商会议【韩长青】杜鲁门政府与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重建(1945~1949)【刘东明】1946年杜鲁门政府对苏联联合国政策的观察【韩长青】二战后英国的对欧政策与法德和解的缘起【鞠维伟】英国对联邦德国重新武装的政策初探【鞠维伟】没有飞起来的鹰——“天鹰行动”评析【张 华】戴高乐、艾森豪威尔与美英法三边会谈(1958~1960)【姚百慧】英国与1961年柏林墙危机的缓和【滕 帅】肯尼迪政府对古巴的应急作战计划【赵学功】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认识与对策(1959~1969)【崔 丕】《中法建交公报》形成考释【姚百慧】从日本外务省解密档案看中日关系发展中的“求同存异”【史桂芳】东盟如何在南海问题上“反领导”了中国?——一种弱者的实践策略分析【聂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