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的良师,也是溢友。拥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并经过自己的解读,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就是《人间最是情难了》告诉我们的故事。罗文华先生是藏书家,也是读书家,同时还是读书随笔的优秀作家,他的读书随笔,秉承了抒情的路子,结合自己的观点,让读者从文字中得到美的享受。
《人间最是情难了》中的百篇随笔杂文,是作者罗文华近些年继续朝着“博学多识”方向努力的一点收获、一个小结。这些文章大多与书籍相涉,也便记录着他的一段读书经历。由于性格、兴趣和职业的关系,作者写出的这类文章似乎可以归于“大文化随笔”,即使不是关注与追问文化本身,也是以文化的视角来观照社会现象。批评文化浮躁,抵制急功近利,张扬文人个性,探求学术真谛,是他写这些文章的出发点。
第一辑 读书生活
有没有一顿比《三字经》更可口的快餐
给书话“啃老族”扎一针
不敢写书评
论书评家的修养
爱读“私家排名榜”
要读书,不要“被读书”
重归纸质书
枳逾淮亦能为橘
弘扬“百花小开本”
往日风景自有它丰美之处
别把毛边本鼓捣毛了
签名签的是缘分
读书,从春天开始
可读性?嫩肉粉? 第一辑 读书生活
有没有一顿比《三字经》更可口的快餐
给书话“啃老族”扎一针
不敢写书评
论书评家的修养
爱读“私家排名榜”
要读书,不要“被读书”
重归纸质书
枳逾淮亦能为橘
弘扬“百花小开本”
往日风景自有它丰美之处
别把毛边本鼓捣毛了
签名签的是缘分
读书,从春天开始
可读性?嫩肉粉?
琐谈旧版书重印
我看“图说”“正说”书
刷书族:随时随地COPY
“慕客”引领新阅读
第二辑 藏书淘书
做有为的藏书家
处置藏书应有多种“版本”
在书房里肃然起敬
南开自有藏书缘
给书店遗址挂个牌儿
为书摊求饶
让书店卖服装是个馊主意
独立书店,你好!
书店应积极倡导图书消费
第三辑 书评书话
千秋知己何人在
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
揭橥文学“谜”与“奇”
遗憾中的欣慰
鲁海自有夜航人
烽烟炮火中的一声箫鼓
回望副刊名人总结办报经验
《柴德森纪念集》前言和编后记
王稼句诠释天津风俗
太平有象风俗有本
光阴驹隙滋味长
心灵花园常需修剪
一路笙歌一床书
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年我欣赏的两本书
我们的高地
人间最是情难了
第四辑 咬文嚼字
《建党伟业》编导应该好好补补历史
别跟着老外拿慈禧糟改
假装的艺术,请慎用
替张泽贤先生“填空”
张之洞乎?张之万乎?
帮《人间草木》改书名
人名地名回译要复原
《玄奘西游记》地名小误
碑文不是墓志铭
《玉碎》置景张冠李戴
第五辑 文人相重
重提“不做空头文学家”
挑错儿也应厚道些
不悔少作惭童年
做学问不能太“宅”了
文人宜简不宜繁
北大三代鲁研人
伟大的布衣
也说范张恩怨
秀才人情纸一张
向秋石先生致谢
华枝春满柴德森
写给秋光中的略萨
第六辑 收藏鉴宝
玩转那一晕旧时明月
过我眼,即我有
雾里看花难鉴宝
大梨“鉴定家”是财迷“收藏家”捧起来的
鉴宝好比看医生
别忘了,皇帝也会“看走眼”
没有火眼金睛,别看拍卖图录
“捡漏儿”可遇亦可求
“捡”来有用即是“漏儿”
古玩市场为何纠纷少?
节日的盛宴
第七辑 文坛艺苑
在校园里寻找文化归属感
由老贾小人儿书摊思考夏日休闲文化
树碑须知
花好月圆
写作文怎样才能有词儿?
知识,能改变命运吗?
慈善事业与媒体传播
正确对待先人
赏画不是吃快餐
马儿跑得好,还是要吃草
中国到底有没有大象?
乳虎啸谷少年风
第八辑 文缘雅趣
食读,性也
杂树生花
温暖的书衣
旧书市,新感觉
津门百衲“二十四史”
好大学不如好高中
遇堵车拐进故宫
遭遇明偷暗盗
自买盗版书
系友书缘
我心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