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家庭的根,一个家没有孝,宛如树没有根。没有孝道的家庭,不能兴旺;没有根的树,枝叶无法茂盛。以善以爱传家,则福德绵延不断。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含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二〇一〇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数十年来,慈济世界在上人慈悲呵护下,一步一步,坚实地茁壮;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秉慈运悲行于菩萨道,同心实践证严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曾获颁——二〇一一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二〇〇九年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德人物奖”二〇〇八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全球佛教贡献奖”二〇〇七年日本庭野和平基金会“庭野和平奖”二〇〇四年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等众多国际性荣誉。
卷一 众善之源
第一章 百善孝为先
人生无常,须珍惜父母健在时
根本之善至诚之善,孝敬为首
以孝传家,回归人文伦理之美
第二章 亲恩重如山
怀胎乳哺恩,用生命守护生命
含辛茹苦恩,无所求抚养成长
悲智教育恩,欢喜子女行正道
卷二 以孝传家
第三章 自爱报亲恩
亲子连心,谨慎自我保护身体
顾好慧命,自律以为人生负责
行正业正道,让父母以子为荣
第四章 礼敬侍双亲
孝顺要表达在温和有礼的声色
用母语交谈展现对长辈的尊重
委婉劝导父母偏差的观念行为
……
卷三 大孝天下
他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这片土地。九二一大地震后,不忍众生受苦难,虽然平常工作辛苦,仍不定时捐款给慈济,也很用心投入援建学校的希望工程,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帮助。
他常说:“我不怕做辛苦的工作,怕的是来不及做。”有时其他志工担忧傅居士年纪大,不忍心安排太多工作给他;但他不怕劳累,不愿意空过时间,反而主动找事做。
每当他想到“行善、行孝,不能等”,心情就很激动,少小离家,来不及对留在老家的父母行孝,所以只要是利益人群、保护大地的事,一定把握机会力行。
饮水要思源,做人不能忘本。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懂得爱心、发挥爱心;一个人能对父母行孝,往往就能安守本分,注重伦理,懂得感恩。至诚之“善”要从孝和爱开始,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倘若不懂得奉养、敬爱父母,即使布施行善,只是为了博得别人称赞,那是暂时、虚假的“名称行善”,并非“根本的善”;根本的善来自孝道。我们守好做人根本,不忘孝思和报恩,才有发自内心最诚恳的大孝与大爱。
曾听闻一位慈济委员分享:过去她学佛,只知道到处赶法会、跑道场,因而疏于照顾家中年迈生病的长辈。所幸及时听闻正信的佛法,明白“人格成,佛格成”,人格未成,佛格即无法成就;待人处事能做得圆满,佛格才会圆满。因此了解学佛需先学会做人,以孝敬父母为首。于是她赶紧改正,用心孝顺长辈,才重新找回幸福的家庭。
“父母是堂上活佛。”只要父母健在,每日向他们恭敬问安,如同在拜佛;不让父母生气,将对他们的敬爱表达出来,让他们欢喜,就是供佛。
我们祈求佛菩萨保佑、加持,总是希望能趋吉避凶、祛灾消业、追求富贵。其实正信的佛法,不是一味求佛保佑;若要消灾,唯有多造福——“孝就是福”,懂得孝顺父母就有福;父母给我们一句祝福,远比去求佛菩萨赐福更有福。
常说“孝顺”,行“孝”也要“顺”;顺从父母的心意,不让父母烦恼。
多年前,有一对姊弟,父亲因年老而记忆衰退,无法将财产清楚分给他们。姊弟俩都想得到位于台北市的大楼,不愿分到不值钱的郊外土地,于是用尽心机争夺;母亲看到儿女对立,感到很心痛,却也没有办法做主,不知所措。
有位慈济委员为了消除这位母亲的烦恼,将姊姊带来花莲找我。姊姊一见到我,就说起家中过往,还强调这些财产的累积,她也曾付出一分心力,所以会争取现值较高的大楼。我说:“大楼已经兴建完成,价值大致底定,但土地的价值就不知道了;而且‘孝顺就是福’,不要让父母担心、操心,自然会有福。不论最后分到大楼还是土地,试着将心门打开,心情会自在一点。”
回家路上,姊姊仔细思考,决定不让父母因为这件事继续操心,所以告诉妈妈:“小弟想要什么,就给他,剩下的给我就好。”
得知姊姊能放下计较心,令人欣慰。人如果可以不计较,心就能因善解而得自在,这就是“智慧”。其实凡夫所求,不外是富与贵,认为拥有钱财就是“富”,位高权重就是“贵”;却不知道这种世俗的富贵,犹如梦幻朝露,既不真实又很短暂。
其实真正的富贵在品格、心灵。伦理与道德的厚实,才是真正的人性之富;具有良好品行,将伦理道德行于日常生活中,才是真正的贵。倘若人人皆能回归良善本性,在生活中以力行孝道为先,日日积善,这种人生既富有又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