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传承·张立辰教学四十年文献:中国画主干课程教学实录》涵盖了中国画学习中涉及实践部分的主干课程,这些课程经历过数十年的锤炼和筛选,在美术院校的教学中不断得以反馈和调整,深得中国画教学的内在规律,让学习者少走弯路,直接触摸中国文化的正脉,步入中国画学习的大道。参与本书教学工作的教师,均为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副教授以及骨干教师,以及知名的中国画家,教学方法具体,角度新颖,记录详细,涵盖中国画学习的主干实践课程,从理论到技法,都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本书是中国画教学课堂的鲜活记录,具有零距离沟通的无障碍感,能直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既适用于中国画专业本科生,同时也适用于广大中国画学习者与爱好者。
总论如何认识和学习中国画/张立辰
一、站定脚跟:学习中国画要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
二、中国画是什么?——深入认识并理解中国画的本质和自律性
三、中国画的基本功与基础教学的展开
四、古人·造化·心源——中国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
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
第一篇 书法与美术史论修养
书法技法教学/刘彦湖
一、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二、书写技法
三、关于章法
四、书法的点画与空间
中国历代画论及其艺术精神——元代画论:文人画理论的建构,于洋
山水画技法——树石法,丘挺
一、树法临习
第二篇 写意画基本功训练
梅、竹画法——明清花鸟画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解析/郭煌
一、概述
二、梅花画法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析
三、竹子画法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析
意笔兰竹菊的笔墨程式规范与笔墨结构特征,刘海勇
一、程式与图式——以兰竹为例
二、个性图式符号与夺造化——以兰竹为例
三、勾法、点法结合运用于笔墨结构写意造境的意义——以明清墨菊为例
四、关于临摹
五、关于题款
第三篇 写意画技法教学
历代山水画临摹教学/岳黔山
一、宋代山水临摹
二、元代山水临摹
三、明代山水临摹
四、清代山水临摹
二、石法总论
三、山石法临习
四、树石法临习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明清花鸟画临摹,于光华
一、明清两代花鸟画概况
二、临摹的一般方法
三、小写意与没骨画法临摹
四、小写意花卉画法举例
五、陈淳、扬州画派及吴昌硕临摹
六、大写意花鸟画临摹
没骨花鸟画讲义/阴澍雨
一、没骨花鸟画研究在当下的意义
二、没骨花鸟画的技法范畴
三、没骨花鸟画技法实例
四、没骨花鸟画技法在写生创作中的运用
花鸟画写生教学/郝邦义
后记
二、中国画是什么?——深入认识并理解中国画的本质和自律性
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中国画是以中国文化和哲学为基础,西画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由于基础不同,两者在艺术精神、造型观念、风格特征、观察方法、表现手法、绘画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性。要想学好中国画,就必须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国画的本质和它自身内在的规律性。我从以下几方面试做分析:
(一)中国画的“中国精神”和“写意精神”
中国画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不仅是纯技术的表现,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民族文化精神决定了中国画必然既不拘于客观物象,也不限于个体世界,而是在“技进乎道” “技道统一”中,以大道至简的表现形式完成主体精神的高扬和自由。因此,中国画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写意精神,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画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形从意” “法从意”艺术法则、尊重个体生命的哲学精神相统一。
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核心精神,中国画不管是工笔还是没骨、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其本质都是“写意”的,写的是具体物象的象内、象外之意和画家主体的心中之意。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之所以得到具体体现,主要来源之一是“书画同源”的艺术观念,是具有书写性的线条为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体现提供了表现手段。
近一百多年来,在西画改造中国画观念的影响下,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受到很大的销蚀和破坏,当前的中国画表现出严重的制作化、工艺化、写实化倾向,长此以往,中国画的文化基因和艺术精神必然会变异,真正的中国画也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 (当然相信不会消失)所以我们要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守住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底线。
(二)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
在造型艺术中,全世界的绘画主要分两大类,即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两类各异,潘天寿先生说: “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因此,中西绘画的极则主要表现在造型观的决然不同。科学思想决定了西画的写实造型观念,决定了它在断裂式变革中却始终不离其根——写实性;决定了它客体写实素描的造型手段,而且是在其艺术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并具有独立训练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