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等成为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话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什么它能够不断逢凶化吉、战胜困难?它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无优势?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围绕国内外读者关注的15个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准确的解读,既不是一般的理论读物,也不是传统的党史著作,而是试图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它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不仅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还非常具有可读性,是_本真正意义上的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党史通俗读物。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学”,解读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
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以故事讲思想”,不同层次的读者都会觉得好看;
一部力求客观、准确地观察中国共产党的著作,“让别人来评述”,具有特别的说服力。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连续数月高居排行榜前5名,销量突破40万册,中央媒体推荐的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15,深度解读中共党史,解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5个谜底,全新推出修订版内容更丰富、更权威。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2月生于山东省临沭县。1978年至1988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有《大跃进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转折中国——1976~1982》、《共和国五十年图史》、《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为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引言:解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个"谜"
一、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一个国家的"两个世界"
建立多党派联合政府
农民"躺着翻过身来"
信任的流失
国共两党的鲜明对比
二、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
"不要四面出击"
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经济
"新旧社会两重天"
三、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四、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
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命运
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
"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五、为什么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是中国人的命根子
联合国最后一批援华粮食
袁隆平的杰出贡献
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六、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七、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八、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九、为什么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十、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
十一、为什么能使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十二、为什么能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十三、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
十四、为什么能唤起民众、凝聚人心?
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记述道:"中国学生也许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更能象睛雨表一样反映出人心之所向。""据估计,1947年9月,在清华和北大学生中,约有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的人不愿意中国共户主义化。但是,一年之后,这一数字下降到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他们感到沮丧,认为即使是共产党的统治,情况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不管怎么说,它或许会带来安宁和较好的生活。"。
再来看知识精英阶层。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选出了第一届院士81人,其中1949年随国民党到台湾者9人,滞留国外者12人,逝世1人,其余59人都选择了留在大陆。为什么这些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知识精英会选择留在大陆?著名学者季羡林晚年回忆说:"我同当时留下没有出国或到台湾去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一样,对共产党并不了解;对共户主义也不见得那么向往;但是对国民党我们是了解的。因此,解放军进城我们是欢迎的。我们内心是兴奋的,希望而且也觉得从此换了人间,觉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
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等各阶层民众,从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化中,对国民党失去了信任,他们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诚如毛泽东所讲,"蒋介石国民党已经处在了人民的包围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