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质量思维》是针对组织的领导者的一本书。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把握社会、经济和组织发展的大方向,还要有管理一个机构的宏观思路和大局观,同时还要对主流的管理方法论有所掌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本书的基本逻辑思路。
《领导者的质量思维》从质量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的视角,分析了质量在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中的核心地位,阐述了实现质量领先和卓越绩效是组织在全球化的竞争性市场中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人民安居乐业和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搞好质量和卓越绩效管理正在日益成为各类组织实现持续发展、构筑千秋基业的必由之路。本书在全面涵盖质量管理的传统知识的同时,重点融合了包括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管理等近年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进展。全书内容丰富、新颖又不失精练,体现了其面向组织的领导者的立意和针对性。
朱兰博士曾说:21世纪是质量管理的世纪。要想真正推进质量管理,实现卓越绩效,使企业基业长青,组织的领导者一定是一位质量管理的忠实信徒和积极推动者。朱兰博士认为,本书是领导者要了解和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
《领导者的质量思维》是《朱兰质量手册》第一部分内容,也是专门写给组织的领导者的,我们把它从一千多页的“手册”中剥离出来,旨在为领导者去繁取精。
约瑟夫·M·朱兰(JosephM.Juran),博士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他出生于罗马尼亚,1912年随家庭移民美国,1917年加入美国国籍,曾获工程和法学学位。在其职业生涯中,他做过工程师、企业主管、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劳工调解人、公司董事、管理顾问等。朱兰提出了质量即“适用性”的概念,强调了顾客导向的重要性。朱兰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概念还包括质量螺旋、质量管理三部曲、关键的少数原理等。如同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另一位大师戴明博士一样,朱兰在日本经济复兴和质量革命中的作用也受到了高度的评价。1979年,朱兰创办了朱兰学院,主要从事质量管理的培训、咨询和出版活动。20世纪90年代后,朱兰仍然担任学院的名誉主席和董事会成员,以90多岁的高龄继续从事讲演和咨询活动。2008年,朱兰博士去世,享年103岁。但是他的事业没有因他的去世而停止,他过世之后,《朱兰质量手册(第6版)》于2010年出版,第6版的中文版也将在2013年年内出版。
约瑟夫·A·迪菲奥(Joseph A.DeFeo),先生是出色的质量管理实践者,同时作为朱兰博士的继任者,担任朱兰研究院院长一职。这得益于他帮助组织获得卓越绩效方面的专长,并因此受到了全球瞩目。迪菲奥先生擅长的专业领域还包括指导高层管理者了解推动组织变革计划,运用精益方法、六西格玛、战略规划等管理工具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第1章 从质量到优异结果
约瑟夫?M?朱兰
关于本章
本章定义了组织中产品、服务和过程之质量的作用和重要性。一个在质量上优于竞争对手的组织会被认为是市场质量领先者,最近则被称为是达到了“卓越绩效”。组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顾客的需要。如是,顾客就会购买这些产品和服务,组织就能实现销售收入。所有的组织都能将普遍质量管理方法用于设计、保持和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取得优异的结果。
本章要点
1.坚持不懈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组织要胜过那些不能这样做的组织。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
2.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对于组织有着两方面的影响。首先,质量使得组织可以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和过程,从而改善财务业绩。其次,坚持不懈追求高质量形成了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3.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增加销售收入。收入的增加可以来自销售额、预算拨款、学费、政府基金,等等。
4.质量优势可以转化为更大的市场份额,但这必须有比竞争对手进步更快的系统性做法。
5.质量意味着“适目的性”。这意味着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都必须“适合”其目的的要求。为了适合目的,产品和服务就必须具备正确的特性,并以最少的故障或无故障的方式(达到和超过六西格玛水平)来满足顾客的需要。
6.顾客从自己的视角、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其需要。供应商(生产者)必须理解这些表述背后所隐藏的真正的需要,并将这些需要翻译成供应商的语言。
7.成功建立了质量优势的组织实施了各种不同的质量策略。我们的分析表明,尽管这些组织所采用的策略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做法存在着诸多相似。
8.本手册既提供了各种普遍性策略的细节,也就各个特定的组织如何从中获益提供了建议。
第2章 质量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约瑟夫?M?朱兰
关于本章
商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非天然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和种类。这使许多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拥有了更长的寿命和更加安全的生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他们的祖先所要面对的各种危险的威胁。可是,这些非天然的产品和服务也带来了新的依赖和新的风险。多年前,作者提出了“质量大堤下的生活”这一短语来描述这些新的危险(Juran,1969)。本章讨论的便是不良质量对于我们的社会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本章要点
1.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依赖着质量。在工业社会中,我们把我们的安全、健康甚至日常的福祉都置于了诸多质量“堤坝”的保护之下。可是,这些非天然的产品和服务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新的依赖和新的风险。这些风险必须降低,否则就会在金钱和文化上对我们造成损失。
2.追求高质量是所有国家的共同目标。这一目标必须在能决定一国当务之急的重要力量,如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下,与国家的其他目标相竞争。
3.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指的是通过集体行动来帮助消费者解决其问题的运动。没有人知道消费者的不满率在过去几个世纪是否增加了,但我们知道由于商品和服务总量的增加已使得消费者不满的总量增加到了一个巨大的数字。
4.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了解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有些甚至是一无所知。因此,产品的实际使用可能会与预期的用途大相径庭。但许多产品和服务是根据预期用途而不是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由于人们以“不适合目的”的方式使用产品导致了伤害,从而产生了许多法律纠纷。
5.许多权威机构组织发布和实施质量标准。有些机构是政治性的,如国家的、地区的和地方性的机构。还有些机构是非政治性的,如行会、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等。这些权威性的机构都取得了实施各种管制计划的地位,从而成为了决定产品和服务可销性的潜在因素。所有的组织都必须考虑到这些管制的影响,否则就有可能招致惩罚。
6.美国在20世纪所发生的这类法律诉讼在数量上有了显著的增加。伴随诉讼数量的增加,单件索赔和损失的规模也在显著增加。在设计所有的产品和服务时,都必须考虑到如何使不良质量可能造成的诉讼损失最小。
第3章 质量管理的普遍方法
约瑟夫?M?朱兰
关于本章
本章讨论有关质量管理这一主题的基本概念,定义了一些关键的术语,并辨析了当代各种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绩效改进计划。本章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关键过程,这些过程融合在组织的战略结构当中,我将之称为“普遍方法论”。本章还讨论了尽管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恒的概念,但为了应对人类社会不断发生的变化和危机,这一概念也在频繁地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