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聚了年届九十至今仍笔耕不辍的著名学者来新夏先生今年所作数十篇序评文字,序评所涉领域广泛,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渊博的学识和雄健的笔力。本书附录的《望九随笔选》所写均为作者这今年随笔的佳构。
本书选来新夏教授序跋、短评文字近50篇。这是来新夏先生此类文章的第一次结集。序评文字大多以千字为常,其特点是真。来新夏先生说:“为人做序尽力认真,但不为一般读者所看中。”现在很多情况下,做序是一种人情,说说好话,捧捧场,你要认真了,难免会讨人嫌。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痛不痒的文字多了,文坛倒是和谐了,只是读者没什么好的序跋文字可读了。
来新夏,浙江萧山人,依旧一九二三年生于杭州。一九四六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一九五0年至今,历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校务委员、图书馆馆长、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主任等职。曾创办南开大学图书馆系,历任校图书馆馆长、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现为教育部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历史学、目录学、方志学等研究。编著有《北洋军阀史》等。主要学术著作有《清人笔记叙录》、《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古典目录学》 、《林则徐年谱新编》 、《北洋军阀史》 、《结网录》 《中国近代史述丛》、《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 、《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 、《中国地方志》等。另还出版有 《冷眼热心》 、《路与书》 、《依然集》、《枫林唱晚》 、《邃谷谈往》 、《一苇争流》、 《出枥集》 、《学不厌集》 、《且去填词》、 《来新夏书话》等十数本。
已故文史大师启功先生平生交流甚广,往来函札,散在四方。在他生前卧病时,侯刚、李强等先生就开始搜求整理,终因这些书札多散存在众受者之手,以致未能在启功先生生前编次问世,甚感遗憾。
现又经年余之搜集整理,方编次成稿,得启功先生给中外学者、名流及社会人士九十余人所写的致函与复函,共三百余通。经侯刚、柴剑虹、赵仁□三先生与启功先生亲属章景怀先生议定,委托我再通读一过。我与启功先生有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谊,义不容辞,理当从命,不意正待着手而心脏病作,卧床医院,手术后又历时半月,粗经调治,稍见稳定。原拟假以时日,悉心研究,撰文论述,但为纪念七月间启功先生逝世周年能与世人见面,乃尽两周之力,在病榻通读全稿,极获教益,谨以所得,敬书读后,以志怀念。
这批书札的受者有同辈友人,有及门学生,有私淑弟子,有慕名求教者。他们或为学者名流,或为书画同道,或为后学晚辈。所存书札多者十余通,少亦有一通。内容涉及甚广:凡论学问,谈艺术,诗词唱和,友朋约会,资料借还,推荐人才,题写书签,传道解惑诸多方面。书札内容亦皆言之有物,能给人以教诲与启迪。我在通读中,获益良多,恍如数十年前之面聆教诲。各受函者不乏当代知名之学者与艺术家,亦可借书札以广读者闻见,为有关研究者提供颇具参考价值之旁证资料。
从这批书札中可窥知启功先生之品德与胸怀。
启功先生一生以谦抑自律,对他人之美誉尊称,每每逊谢敬璧(见复文光函)。无论班辈长幼,均以尊称对人,谦称自署。启先生对人之不幸遭遇,每多寄予同情与慰藉。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审查达十八年之久,七十年代末,我落实政策后,启先生曾面慰说:“王宝钏寒窑十八年,终有出头之日。” 后在来信中再次言及薛平贵之典故说:“回忆前尘,几乎堕泪。以不佞亦曾自言‘王宝钏也有今日’之语。
虽然身世各自不同,而其为患难则一,抵掌印心,倍有感触,半世旧交,弥堪珍重。”足征师生情谊。他如推荐柴剑虹论文(见致傅璇琮函),为刘江赴日讲学(见致日本今井凌雪函)等,无不真诚竭力,以求玉成其事,亦足见君子成人之美的雅德。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对徐利明君请教书法之复函,小字正楷,条分类次,排列多项,前后数页.畅言窍要,均为切实可行之规矩,无丝毫蹈空虚论之言词,足见前辈呵护后学之至情。但在辨章学术、鉴赏书画诸方面。则一丝不苟.不作诳言(见致傅熹年、许礼平、王稼冬、米景阳诸函),对后学尤能坦言相告(见致陈东阳函)。其认真严肃之态度,更使一般世俗之信口开河、哗众取宠之流为之赧颜。
启功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师.其书法之精妙绝伦,复非一般书家所能企及,即使片纸寸笺.亦必敬事而信,笔笔老到,绝无使人无法辨认之障碍,仁者用心,于兹可见。若干函封之大字题名.气势磅礴,极其精美。至其所书内容,亦多令人享书艺之美。
P19-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