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对中共中央办公厅相关通知的积极响应。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本书对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编写组:本书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人民大学的多名专家、学者组成。本书的编写组人员或长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工作,曾在各类报刊发表社论、学术文章多篇,或在所在单位传道授业,专业性强,权威性高。
第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述
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提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精髓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党性民心的当务之急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
四、纠风治理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第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述
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提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精髓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党性民心的当务之急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
四、纠风治理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拓展阅读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第一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原因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方法
第二节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
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
二、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途径
拓展阅读
第三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解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理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理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人民追求的理想
第二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要求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二、以党的基本路线为保证
三、以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基础
第三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拓展阅读
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一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现实意义
拓展阅读
第五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升华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二节党员干部应作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法
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
拓展阅读
第六章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一、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三个倡导”
一、“三个倡导”的提出
二、“三个倡导”的深刻内涵和鲜明特征
三、“三个倡导”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托起中国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了中国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拓展阅读
第七章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追求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改革发展共识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
一、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必须坚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拓展阅读
第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述
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拥有广泛而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涵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包含着和谐的精神、和谐的理念,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由此可见,作为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核,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基础和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该有四个基本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是其直接理论来源
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有其核心价值体系,而标志其性质和方向的,就是它的指导思想。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归根结底在于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也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进一步指引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前进方向,进而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成功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
文化,它直接影响人的思维、行为及生活方式,其核心在于为人塑造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有成员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念,它是核心的、基本的,也是根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因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势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文化生命的根基,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一定也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又一重要来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愿望等组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是民族的历史见证和发展脚步的痕迹。几千年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锻造出诸如团结互助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健行精神等民族品格,这无一不是当前我们大力推进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伦理精神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资源。
(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然不能忽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精神指引作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今中国社会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在这一历史时代中,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我们这一历史时代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的提出,解决了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姓资姓社”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时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的问题;“和谐社会”的提出,积极调整了各层面的社会基本矛盾,有效保障了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正是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才在探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地思考这些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共识,把党心、民心团结在这一时代精神的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和谐社会建设营造了精神氛围,更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可行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深刻认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作用。
(四)世界优秀的文化文明成果
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学习借鉴的现象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不断涌现,尤其是对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借鉴。改革开放的提出正是得益于对世界优秀的文化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世界优秀的文化文明成果也是其主要的理论来源。
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确立一套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观念体系,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一套行为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民族文化的本位,在努力保持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基础上学习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文明成果。今天我们立足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学习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就是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确立有效的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并结合世界优秀的文化文明成果,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世界和中国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面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旧有的一些价值观念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互不相同,甚至互相冲突的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各种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空间的自由度很大,各种价值观念都占据着自己的地盘,发挥自己的影响。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也都越来越深,冲突也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念多元与冲突的时代,人们对合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选择也就越来越难,困惑也就越来越多。因而,建构一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显得越来越紧迫。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